首页 > 机构设置 > 派驻机构 > 驻委纪检监察组 > 重要工作

2013年全国发展改革系统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五)

发布时间:2013/04/09
来源:中央纪委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纪检组子站
[ 打印 ]
 

紧密结合实际  创新工作思维

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宁夏区发展改革委纪检组长 高贵武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落实“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根本保障。2009年以来,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纪委和国家发改委纪检组、监察局的部署,我委紧紧围绕项目审批、资金安排、干部使用、财务管理、政策出台、行政监督等重要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岗位职责权限、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等方式方法,认真查找并确定自治区发改委各岗位廉政风险,研究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逐级签订廉政风险防范责任书,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切实加强风险防范监督管理,从而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监督管理更加得力、防范更加有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腐败风险、减少了腐败问题的发生。

一、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突出组织协调。2009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办、政办下发了《关于在全区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意见》,决定在全区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委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纪检组长和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纪检组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监察室、投资处、办公室、基建处、法规处、综合处等重要部门的负责人任办公室成员,从组织上确保了工作的有效开展。四年来,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充分发挥领导和组织协调职能作用,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坚持每年对全委干部职工廉政风险点进行排查和梳理,对廉政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审查,认真组织签订《廉政风险防范责任书》,年终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对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进行考核等,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委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1年,中央纪委《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下发后,我委高度重视,在巩固以往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回头看”,并进一步提出了风险防控工作抓规范、抓深入、抓延伸的工作思路,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指导意见》,结合工作实际,以制约和监督项目审批权力为核心,以岗位风险防控为基础,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积极探索“制度+科技”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努力构建发展改革委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委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初步形成,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为搞好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切实提高全委干部职工的廉政风险防范意识,我们坚持积极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和风险防范教育,及时传达上级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文件精神,努力创新廉政风险防范教育载体,打造“廉政教育周活动”品牌,坚持每年六月份利用一周时间集中开展“廉政教育周”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参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报告会,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廉政准则》、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及时通报违法违纪案件等,在全委营造了良好的廉政氛围,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对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三)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工作基础。为认真开展好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切实摸清廉政风险点,制定针对性强、切实管用的风险防范措施,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向全委干部职工发放《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调查问卷》200多份,对开展廉政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对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了解程度、对本职岗位廉政风险点的掌握程度等进行问卷调查,摸清了工作底数,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工作措施。在此基础上,先后几次召开各处室负责人座谈会,通过本人提、岗位查、组织帮,摸清了全委涉及项目审批、资金安排、干部使用、财务管理、政策出台、行政监督等权限的大小、权力运行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现行有关规范权力运行的各类制度等,做到了心中有数。

(四)确定风险责任,完善工作方案。经反复研究,制定了《自治区发改委开展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对全委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一是清理和优化工作流程。结合推行政务公开和简化行政审批工作,在全委开展了一次全面的工作流程清理和优化,认真分析工作流程中每一个节点上存在的廉政风险。二是认真落实廉政风险责任。对全部岗位根据工作性质确定了风险等级,每年坚持层层签订《廉政风险防范责任书》。全委共查找出廉政风险点232个,制定廉政风险防范措施312条。三是切实增强工作透明度。制作了《自治区发改委岗位主要廉政风险一览表》和《廉政风险流程图》60多幅,在办公楼电梯口、会议室、各处室悬挂,并为每个干部制作了“廉政风险温馨提示工作牌”。四是积极进行探索创新。按照“三个结合”(与中心工作结合、与效能建设结合、与电子政务结合)的要求,加快推进廉政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电子监察新途径,努力形成“制度+科技”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经与自治区政务服务大厅、发改委政务大厅窗口多次沟通、研究方案、优化流程,将“廉政风险警示系统”加载到“政府网上行政审批平台”。经反复测试和两年多的试运行,目前,该系统已在自治区政务大厅推广使用,受到一致好评。该系统操作简便、提示醒目,业务流程和廉政警示同步进行,只需轻点鼠标,每一个行政审批事项由谁办理,进展到哪一步,各环节廉政风险等级、风险所在等情况一览无余。五是强化检查考核。为检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成效,2011年,我们印发了《自治区发改委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办法(试行)》,进一步细化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内容和考核及奖惩有关内容。结合每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坚持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情况进行考核,有效落实了廉政风险责任,有力推进了惩防体系建设。

二、抓住关键,突出特色,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针对性

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性、艰巨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抓住关键,找准根本,突出重点,破解难点。

一是关键在领导。委党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强化组织领导,积极支持开展工作。每个委领导都亲自查找廉政风险点4-6个,并与分管处室和单位责任人签订了《风险防范责任书》。纪检组长多次召集会议,亲自部署工作、主持讨论、审定方案、征求意见、确定风险等级,亲自进行工作协调和检查考核等。纵观整个工作进程,没有领导的重视支持,就不会有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是活力在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生机和活力。我们抓住发改委“廉政风险点密集、风险等级偏高”以及审批事项多、业务流程复杂的特点,开展了业务流程清理,有针对性地实行“廉政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将自治区要求的“点”的防范提升为“体系”的防范,做到“不留盲点、不漏死角”,实现了对所有岗位的监控。由于我们抓住了部门的特点,从而使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难点在险级风险等级确定的基础是明确工作流程。为此,我们认真分析工作流程中每一个节点上存在的廉政风险,经反复与当事人沟通确认,多次组织研究讨论,确定每个人的风险等级,并进行公示,让大家进行全程参与和监督,确保了风险等级确定的公开、公正、公平。

四是重点在制度能否制定一套切合实际、覆盖全面、监督有效的制度体系和约束机制是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目的和核心所在。我们结合开展“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对2008年以来新出台、新修订的制度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清理。对违背国家和上级法规、规章的制度予以废除,对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制度重新进行修订、完善,对操作性不强的制度进一步细化措施,创新一批与时俱进、补缺补漏的制度。围绕对行政审批、项目实施、资金安排、物价调控、人事任免、财务管理等重要事项的规范,重点抓好制度清理审查、修订完善、健全体系和强化执行各个环节的工作。

五是效果在协同连续四年在委系统开展“树形象、创一流、促发展”活动,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行风效能建设、政务公开等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多部门联动、联合推进,成效比较明显。结合办公自动化建设,在网上文件办理流程中加载廉政风险提示;结合政务大厅推行网上审批,在审批流程中加载廉政风险提示;通过对“三重一大”的监督,实现廉政风险重点防控;利用办公信息平台,坚持每周向全体干部发送一条廉政风险警示短信;利用网络宣传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等。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从而有效推进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

三、巩固成果,总结经验,构建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指出,严格规范权力行使,防控廉政风险,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成果,构建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一是继续加强学习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参与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认真做好廉政风险防控的日常管理,针对不同廉政风险等级岗位,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重点是做好对关键环节和高风险岗位干部的监管。三是认真总结经验,立足于健全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的权力运行防控机制,努力在抓深入、抓规范上下功夫,逐步建立“权力配置科学、权力运行透明、科技防控有效、预警处置有力、分类整体推进”的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包括工作模式、主要环节、主要制度、基本要求、考核标准等。四是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加大对业务骨干的培训力度,积极推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向纵深发展。五是努力在紧密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业务工作推进上下功夫,避免形成抓廉政风险防控和抓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