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江苏在全国各省区率先出台设区市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采用“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加减分项”的指标设计,引导和推动各地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7%、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
一、聚焦“考大事、考要事”。注重把握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要求,围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制造业转型升级、防范和化解风险等工作要求,优选关键性、支撑性指标。
二、聚焦“强弱项、补短板”。全面梳理高质量发展红线、高线和底线,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强化安全红线底线,专门设置安全生产水平指标,加大对生产安全事故减分力度,推动全省安全生产环境持续好转。抬升发展高线,针对经济结构、产业发展短板设置相关指标,大力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守好民生底线,针对公共服务领域弱项短板设置相关指标,指导各地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不断加大民生投入,破解民生难题。
三、聚焦“精准化、差异化”。把精准贯穿考核全过程各方面,注重分类设置考核内容,鼓励差别化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对设区市的“画像定位”,基于各地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突出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合理设置体现个性化、区分度的指标。比如,对苏南地区侧重考核国家实验室创建、智能工厂建设、外资总部经济发展;对苏北地区侧重考核产业绿色转型、化工园区整治提升;对沿海城市重点考核海洋经济发展;对沿江城市重点考核入江支流断面水质提升、长江流域禁捕退捕落实情况。通过个性指标考核,进一步促进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着力推动形成各具特色、比学赶超的高质量发展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