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六大消费工程”、“十大扩消费行动”等政策措施的协调推动下,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持续扩大升级,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等一系列转变。为向社会大众呈现我国在扩大居民消费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以及下一步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的工作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组织编写了《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现节选部分内容推送,供交流借鉴。
《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系列发布之六:文化消费发展情况〈二〉
重点领域促进文化消费基本情况
一、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情况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文化消费的重要部署,2016年4月,文化部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先后确定了45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开展以来,45个试点城市对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升,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文件,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因地施策,积极作为,采取具有自身特色、符合当地实际的促进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情况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4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36号)。文件出台以来,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地积极贯彻落实《意见》各项重点任务,稳步推进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三、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情况
2017年4月,文化部发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17〕8号),这是国家部委首次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专项部署,向行业和社会发出了支持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明确信号,坚定了业界创业创新的信心,激发社会领域的投资活力。这是继推动数字创意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文化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的又一重要举措。
四、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发展情况
特色文化产业是指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近年来,我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各类特色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日益丰富,越来越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工艺品、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特色展览、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业各业态快速发展,产品与服务供给总量和质量显著提升,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更加注重挖掘产品与服务的文化内涵,创意设计和开发水平有较大提升,更加注重以独特的文化元素避免同质化竞争,助力差异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特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文化产业各个领域,特色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拓展,特色文化产品与服务对文化消费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节选自《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