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六大消费工程”、“十大扩消费行动”等政策措施的协调推动下,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持续扩大升级,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等一系列转变。为向社会大众呈现我国在扩大居民消费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以及下一步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的工作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组织编写了《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现节选部分内容推送,供交流借鉴。
《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系列发布之四:旅游消费发展情况〈十〉
下一步政策建议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全域旅游
加强顶层政策和制度框架设计,细化标准和措施,加快推动国家层面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加紧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实施细则》以及相应管理办法,为全域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加强全域旅游规划引领,为促进各地发展全域旅游提供有力指导。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推动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率先探索优质旅游发展路径。
(二)充分发挥自主创造力,大力开发“海陆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当前我国旅游市场消费需求逐步呈现个性化、多样化、体验化、深度化等典型特征。旅游业不仅要挖掘外部可利用的价值要素,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同时更要大力主导和开发以旅游业自主创造为主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持续扩大以邮轮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低空旅游为代表的“海陆空”旅游产品供给,以此为内生优质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推动旅游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三)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提升“中国优质旅游”品牌魅力
以“硬件标准化、服务温馨化、产品多样化、安全稳健化”为导向,实施“中国优质旅游”品牌战略,大力培育符合市场需求、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推出若干中国旅游品牌强省,擦亮5A、4A级景区金字招牌,提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牌,打造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品牌,优化星级饭店、精品旅游饭店、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旅游民宿品牌,建立有进有出的旅游品牌动态管理机制,树立我国旅游品牌优质形象,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绿色旅游
推动绿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加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开展绿色旅游景区建设,修订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要求,发布绿色旅游消费指南,建立健全以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为核心的绿色旅游标准体系。鼓励和引导酒店逐步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制定绿色消费奖励措施,引导旅游者低碳出行,形成绿色旅游消费自觉。
(五)坚持协调发展,大力促进区域旅游平衡
坚持规划统筹引领,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推进跨区域资源要素整合,加快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
(六)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
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优势作用,积极推动农村闲置农房开发乡村旅游,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方面要积极推动采摘园、农家乐、民宿游等传统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通过乡村智慧旅游,将“零星散种”的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等编织成网;另一方面要推动度假乡村、现代农业庄园等新业态新产品发展。着力提升乡村旅游吸引力,拓展产业链条,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亿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七)强化全面依法治旅,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建立健全旅游法治体系,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修订完善《旅游法》《旅行社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精准锁定市场秩序中的重点问题和目标,重点开展“不合理低价游”、在线旅游企业违法经营等10项专项整治行动。
(八)注重发挥科技优势,大力推进新一轮“厕所革命”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厕所革命”成果,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注重依托科技解决厕所建设难题、完善厕所管理、优化厕所服务。依托信息技术改造升级全国旅游厕所项目管理系统,实施厕所项目精细化管理。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各级旅游专项资金向厕所项目倾斜,出台更多厕所建设优惠政策。
(九)强化人才兴旅,大力推进创新型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建立新型人才发展机制,落实人才发展规划,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着力培养创新型科技型复合型旅游人才。继续组织实施“万名旅游英才计划”、旅游青年专家培养计划,启动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和旅游统计与数据分析人才发展支持计划,开展行业人才培训专家库建设。加强国家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旅游扶贫培训基地、旅游职业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
(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与创造力,大力引导旅游投资高质量增长
旅游投资是市场主体活动的风向标,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市场在配置旅游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与创造力。另一方面要实施宏观调控,在制度上政策上营造宽松的市场经营和投资环境,加强理性投资引导,提高引导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推进旅游投资高质量增长。
(十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推动文明旅游、理性旅游
构建文明旅游示范体系,选树一批文明旅游示范区、示范单位,宣传一批“文明游客”。实施“为中国加分”主题品牌活动,开展“文明旅游百城行”“餐桌文明”“理性消费”“绿色出行”等系列宣传活动,聘请文明旅游公益宣传大使,举办文明旅游作品大赛。加强旅游志愿者管理,出台《中国旅游志愿者管理办法》。强化旅游不文明行为硬约束,进一步完善《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各地将文明旅游、理性旅游入法入规。
(节选自《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