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机关司局 > 人事司 > 重要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定点扶贫先进事迹与先进人物系列宣传报道之十 扶贫产业遍地开花 脱贫攻坚硕果累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田东实践

发布时间:2018/12/29
来源:人事司
[ 打印 ]

  □本报记者李宏伟

  翠山座座四面环抱,右江蜿蜒穿城而过,广西田东县境域版图颇似一只巨大的芒果,恰与其“中国芒果之乡”吻合,物华天成。1929年,邓小平等同志领导和发动了威震南疆的百色起义,田东县正是百色起义的策源地和广西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右江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如今,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田东县再一次成为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吹响了拔“穷根”摘“穷帽”、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集结号”。

  作为国家发改委定点帮扶的田东县,今年是其脱贫摘帽的决胜之年,承诺把贫困发生率降至2.14%以下,努力通过评估验收,确保实现全县脱贫摘帽。目前,田东已提前两年完成该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贫困人口明显下降,农民收入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明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提升,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扶贫产业遍地开花,脱贫攻坚硕果累累。近日,记者走进翠山环抱的右江河谷,探寻革命老区田东的脱贫致富“秘籍”。

  强内力挖潜力借外力

  田东是全国585个、广西28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是广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深度贫困集中连片地区之一。全县辖9镇1乡167个行政村(街道、社区),总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5.1万。自2015年开展脱贫攻坚以来,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县累计9543户38,336名贫困人口脱贫,22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15.01%降到3.90%。

  提及田东脱贫攻坚经验,百色市委常委、田东县委书记刘明国这样总结:“思想工作到位,消除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宣传政策到位,引导贫困户用好用活用够脱贫政策;干部服务到位,为贫困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让他们想脱贫、会脱贫、能脱贫,你追我赶比脱贫。”

  田东县副县长黄彩玲分析认为,田东的贫困主要源于自然资源匮乏,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同时,缺乏大产业支撑也是一大短板。

  为此,田东积极实施精准扶贫:集中入户,确保扶贫对象精准;因户施策,确保措施到户精准;聚焦短板,确保项目安排精准;监管到位,确保资金使用精准;精挑细选,确保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规范程序,确保脱贫成效精准。实现发展产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田东不仅积极主动作为,而且在激发内生动力的同时巧借“外力”帮扶。田东于1997年被列为国家发改委定点扶贫县,至今已21年。

  “开展帮扶20多年来,国家发改委一直心系田东革命老区的民生和发展,有效地推动了田东的科学发展。”田东县发改局局长黄植弟介绍说,从1997年至今,先后有12位委领导亲临田东开展扶贫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发展大计。特别是在田东脱贫攻坚关键时刻,2016年2月,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何立峰率队到田东调研,深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及扶贫开发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对口帮扶工作,强力助推田东县脱贫攻坚工作。

  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带队赴田东县,实地调研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基层党建促脱贫等情况。林念修强调,田东县是国家发改委定点扶贫县,2018年即将实现脱贫摘帽,但是脱贫摘帽后,国家发改委将秉持脱贫不脱钩、脱贫再致富的工作思路,一如既往地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给予支持,协助田东大步迈进小康社会。

  此次调研期间,国家发改委直属机关党委向林逢镇永隆村党支部拨付委管党费10万元,支持永隆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据黄彩玲介绍,国家发改委帮扶田东以来,共为田东争取到项目12大类1057个,获得国家财政资金支持21.76亿元,涵盖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开发、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同时,国家发改委先后派出21批40位同志进驻田东挂任党政领导职务,指导和开展帮扶工作,今年还组织7个党支部与田东县7个贫困村的党(总)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记者了解到,仅今年10月份,国家发改委就一次性选派了6名干部到田东挂职。目前,国家发改委共有9名干部在田东挂职,是21年来人数最多的一年。

  刘明国深有感触地说:“历任到田东工作的国家发改委挂职干部均主动融入,扎根基层,积极为地方办实事,在理清发展思路、规范项目管理、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发展、扩大招商引资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地发挥了国家发改委与贫困地区的桥梁纽带作用。作为县委书记,我心怀感动、心存感激、心中钦佩。”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干部赫胜彬,现挂职田东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曾挂职祥周镇党委副书记。在挂职工作中,赫胜彬亲眼见证脱贫攻坚对于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改变,切身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拥戴、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全面小康是历史性功绩。对青年干部来讲,扶贫挂职锻炼也是一堂生动的理想信念实践教育课。”赫胜彬感慨道。

  搬出“穷沟沟”住上“放心房”

  易地搬迁可谓是脱贫路上的“硬骨头”,搬迁贫困群众受思想观念、故土情结、拆除旧房等原因影响,对搬迁存在观望徘徊心理,且大多数搬迁群众社会适应性不强,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存在“等靠要”思想,后扶工作难度大。

  如今,田东已提前两年完成该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任务,解决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问题。

  走进田东县易地扶贫搬迁平洪安置点,一栋栋漂亮的高层住宅楼规划有序,小区公共环境干净整洁,绿意盎然的草木让这个新家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这里除了建设有安置住房,还配套有学校、公共服务中心、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社区人们日常生活需要。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不忘党恩,永怀感激”成为搬迁群众发自内心的表达。一位易地扶贫搬迁户向刘明国书记双手点赞,对政府的搬迁好政策赞不绝口;一位年近80岁的贫困户黄治泰在搬迁入住移民社区后,饱含深情,一口气给区市县三级扶贫办分别写了《扶贫攻坚战了不起》的感谢信。

  有着同样感受的搬迁户黄世好说起搬迁后的新生活,笑容灿烂,称自己没想到有一天能搬出“穷沟沟”,住进梦寐以求的“放心房”。他告诉记者,“我是从林逢镇那单村六吉屯搬到这里的,新房面积95平方米左右。我很满意,我愿意搬!这里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都非常好,而且还能就地就近就业。”

  挪出了穷窝,还得有事干、能增收。田东县在移民安置点同步配套产业扶贫项目,让搬迁户吃上“定心丸”。

  位于平洪安置点的富广电子厂,是一家生产耳机的小作坊。老板王永胡告诉记者,厂房是租安置点小区的一楼门面房,现有女性职工10余名,打算再招30名工人,会优先录用安置点小区内的贫困户。工资计件,效率高的职工每月能拿到1500元左右。“我在这里上班比较方便,能照顾家庭和接送孩子上学,每月还能赚点补贴。”正在工作的黄女士面带微笑地说。

  为了保证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田东县采用“平行施工”“24小时三班倒”的决战方式,在强化“八包”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执行每位县领导、每个单位包一栋楼的小区制、楼长制、单元制,挂点值班领导建立“工作日志”,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外,在每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开办爱心超市,对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参加就业培训、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积极程度由群众给予评分,而且积分可以兑换商品,得到了贫困群众的拥护,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

  “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赫胜彬说,田东县高度重视精神文化宣传在脱贫攻坚中的引导作用,以“软文化”啃脱贫攻坚的“硬骨头”。通过歌曲、小品、快板、山歌等形式,广泛宣传与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合作医疗、易地扶贫搬迁、农村低保、以奖代补、扶贫贴息贷款等扶贫政策。

  挂职干部和本报记者深入易地扶贫搬迁户调研采访本报记者文帝摄

  电商“做媒”芒果产业搭上致富“快车”

  “不光挪穷窝,还要兴产业斩穷根。”黄彩玲表示,针对53个贫困村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因村而异、量体裁衣,制定各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农村产权+社会资本”等贫困村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芒果、优质稻、糖料蔗、猪、牛加鸡、油茶的“5+2”种特色产业。截至今年10月底,田东县13,276户贫困户中,有“5+2”特色产业的覆盖率达92.3%。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帮助7993户解决收入问题,占所有贫困户近70%。

  田东是“中国芒果之乡”,芒果规模大、品质优,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是最具扶贫带动效应的产业。如今,围绕着芒果,田东把产业发展这篇文章做出了“名堂”。

  走进林逢镇林驮村那王屯,溪水潺潺,水边竹林茂盛,千年古榕见证了那王屯的沧桑巨变……在古榕下遥望四周,一望无际的山坡上,不同品种的芒果有序生长。

  “我们那王屯除了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芒果产业做支撑。我家种有50亩左右的芒果,管护好了,再卖个好价格,仅芒果一项年收入20万元不成问题。现在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看到产业扶贫希望的王大嫂言语中不由透出喜悦。

  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刘烨,曾在林逢镇挂职党委副书记。他告诉记者,那王屯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芒果,并将这一产业作为发家致富路子长期来抓。该屯在党员带动下成立了田东县林逢镇那王盛隆芒果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理事会+合作社+基地+农户”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强化对社员的培训指导,形成“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

  由于芒果上市时间集中、保鲜期短,且距离市场较远,田东充分发挥电商“倍增器”作用,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售价格。该县支持电商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上与精准脱贫工作相融合,形成了农产品种植、快递物流、采摘包装等环节都带动贫困户参与的模式,突出龙头电商企业的引领及带动作用。

  目前,田东县已培育电商企业65家,个人网店、微店和从事芒果等网络营销的商家超过5000家,带动超过1.3万贫困人口参与芒果电商,人均增收超过2000元。

  “在今年6月18日举行的京东百色芒果节专项帮扶行动中,短短几天时间便售出105万公斤芒果,让山区果农和贫困户搭上了电商致富快车。”田东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电商的快速发展不仅让当地农民走上致富路,还带动了当地青年回乡创业和就业。

  “农派三叔”是本土优秀电商之一,其创始人岑参大学毕业后,回老家田东开网店推广家乡的芒果。几年里,他带动了100户以上农户参与到电商产业链当中,去年其线上线下销售额高达2000万元。

  为进一步将当地特产做成扶贫“大产业”,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地区司牵头促成阿里巴巴集团与田东县签订电商扶贫合作框架协议;促成京东集团与田东县签订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中益善源公司合作开发“公益发改”平台,截至今年12月5日,已入驻20位脱贫助理人,爱心产品上线25件,国家发改委共有430余人注册,通过平台购买定点扶贫县农产品近2.5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户向田东县委书记刘明国举双手点赞

  (田东县委办供图)

  攒“零钱”为“整钱”“空壳”变“模范”

  生态彩笔绘美景,湖光山色惹人醉。一望无际的稻田传来阵阵稻香沁人心脾,一条条平整的公路蜿蜒交错,姹紫嫣红的花海在山脚下蔓延,碧绿的湖水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透亮……旅游扶贫,扬帆起航。

  这里是田东县祥周镇模范村龙潭灵湖产旅融合示范点,是该县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扶贫旅游示范点的天然宝地。该产旅融合示范点的建设,让村民们切身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获得感。

  在模范村,记者见到了第一书记韦艳草,她穿着印有“第一书记”标记的红色马甲。如今,第一书记标配——红色马甲已成为脱贫攻坚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韦艳草办公室的扶贫档案柜里,记者看到了一排排整整齐齐的贫困户档案,分门别类,一目了然:综合管理类、精准识别类、精准施策类、精准脱贫类……

  “一户一档的台账管理办法,不仅详细记录了贫困户的脱贫全过程,而且保证了贫困户的精准退出。”韦艳草介绍说,模范村2015年建档立卡有62户212人,贫困发生率为10.62%,村集体经济收入更是“空壳村”。为了脱贫摘帽,模范村以“党建+合作社+旅游+扶贫”的党建扶贫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转移就业、产业扶贫、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等,2016年年底模范村成功摘掉了“贫困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空壳村”一举成为致富“模范村”,成了田东旅游脱贫的新亮点。

  截至目前,模范村人均收入已达到30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每年积累也达到了10万元。“在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壮大村集体方面,我们主要是充分发挥我村的优势和山群奇特的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韦艳草说,下一步,要加大对景区资金投入和规划力度,充分展现模范村的山水之美。

  赫胜彬介绍,2017年,田东按照“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原则,整合涉农资金,攒“零钱”为“整钱”。在涉农资金投向上下功夫,2017年遴选出产旅融合项目50个,统筹涉农资金1.38亿元入股,撬动社会资本约8亿元,带动了一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种养等乡村产业新业态。

  田东除了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之处,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群众历来有唱“唐皇”和“嘹歌”的传统和爱好。

  “唐皇”是田东县民间流传已有上千年历史的民间说唱,每年农历十月初十举办壮族唐皇文化节。人们在家打糍粑、包粽子、挂灯笼、唱“唐皇”,庆祝当年丰收,祈愿来年五谷丰登。

  神圣的红色胜迹、厚重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绿色的特色产业、旖旎的山水,正逐渐成为田东人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