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到五月上旬,由农经司高俊才司长带队,与气象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部门的同志一起到青海省、四川省实地考察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农村沼气和城乡一体化供水等工程,了解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对这些民生工程非常重视,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农牧民群众非常拥护,正在紧张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
一、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
实地考察了青海湖及有关治理工程。据青海有关部门汇报,2004-2008年,青海湖湖面面积由4186平方公里增加到4317.7平方公里,增加了131平方公里;湖水容积由690.7亿立方米增加到753亿立方米,增加了62亿立方米;湖面海拔由3192.77米,增长到3193.93米,增长了1.16米。湖水回升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的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实施了人工增雨、通过节水灌溉增加河流径流和林草植被涵养水源等措施。
经过考察和研究,高俊才司长一行和地方的同志认为,在看到4年多来湖水连续回升的同时,也要看到与历史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比如,2008年与1959年相比,湖面面积还相差230平方公里,湖水容积还相差113亿立方米。4年多来的治理效果非常明显,这是对综合治理措施的检验和肯定,应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努力,进一步采取综合措施,加大保护和治理力度,在实施好生态保护、节水灌溉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农林水利措施的同时,要更好地研究和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对于人工增雨,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把高射炮、火箭炮催雨与飞机催雨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改进技术设备和完善评价体系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技术评价与经济评价更好地结合起来,使人工增雨对湖水回升、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以秸秆为原料的农村沼气工程
重点考察了成都市双流县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集中供气试点示范工程。该工程刚刚建成,正处于试运行阶段,运行后日消耗秸秆500公斤,日产气300立方米,可供250多户使用。工程建设资金国家补助了15万元,其余为地方各级自筹。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由永安镇沼气物业管理合作社按照“服务专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进行管理,为周围农户提供清洁能源,改善农户居住环境,提高农户生活质量。
在考察中高俊才司长一行和地方有关部门的同志认为,从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生产方式变化趋势考虑,推进沼气原料多元化和集中供气,很有必要。以秸秆为原料的沼气和集中供气,在技术上已经没有制约性因素,但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农民的接受程度等方面,还缺乏经验,需要通过试点示范总结经验后才能稳步推广。双流县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集中供气试点示范工程,在如何保障原料稳定供给、保障长期持续稳定供气、保障沼渣沼液合理利用等方面,可再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针对农民需求和发现的问题,在技术设备(比如储气设备)和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完善或改进。
三、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
考察的成都双流县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于2006年12月竣工投产,目前为21个镇4个街办及航空港开发区供水的人口达50万人,做到了城乡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出厂的水经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成都检测站监测抽检,指标全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在规划设计、资金筹措、水价确定、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体现了以工哺农、以城带乡。
在考察中高俊才司长一行和地方有关部门同志认为,城乡一体化供水是保证水质、水量、水压的重要措施,是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重要实现形式,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在今后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和建设工作中,要根据条件尽可能采取城乡一体化供水,在资金筹措和运行管理等方面,把政府、企业和农民三个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成都双流县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今后为长期良性运行,在工程维护、水价机制等方面,还可在总结经验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有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