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我委在广东省召开推进“三项建设”稳定“菜篮子”价格现场会,彭森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上广东、湖南、江苏、上海等省(市)交流研讨了当地稳定“菜篮子”价格的经验做法,这四省市的经验对其他地区做好相关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将这些材料刊发,供参考借鉴。
科学运用价调基金 扶持“菜篮子”建设
湖南省物价局
我省于1992年设立价格调节基金,并于1995年在全省全面推开。目前全省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除少数县市区外,均建立了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从建立之初至今,省本级年征收额从几百万增长至目前的1亿多元,全省年征收额从几千万增长至5亿元。为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调控价格、稳定市场的作用,我省一直将扶持“菜篮子”建设作为价格调节基金的投放重点。初步测算,2007-2010年全省累计投入价格调节基金3亿元,先后重点扶持蔬菜基地约18万亩,取得了显著成效。蔬菜品种日益丰富,产量大幅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为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消费需求、稳定市场价格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我省蔬菜播种面积1655万亩,产量2960万吨,产值605亿元。全省共认定无公害蔬菜基地525万亩,认证无公害蔬菜产品747个,认证绿色蔬菜产品114个。全省城镇人口蔬菜供应得到有效保障,蔬菜价格涨幅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长沙鲜菜价格平均上涨6.5%,比全国36个大中城市平均涨幅(16.6%)低10.1个百分点,涨幅由高到低排34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扶持“菜篮子”生产基地,增强保障供应能力
发展生产,是保障供给、稳定价格的根本。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种菜的人少了,吃菜的人多了;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扩张,原有的一些菜地变成了城市道路、工厂、住宅等,蔬菜供应短缺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突出问题。我们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的扶持引导作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标准化生产推广力度,在远郊甚至山区发展壮大了一批长期稳定、优势明显的蔬菜等副食品生产基地,形成了诸多蔬菜经济隆起带。
一是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在大力发展白菜、萝卜等大路菜生产,切实保障市场供应的基础上,瞄准市场变化,依托各地资源优势和传统习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湘东、湘中重点发展了蔬菜、时鲜瓜果;湘南利用“天然温室”优势,重点发展了蔬菜和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加工;湘西突出“山”字特色,重点发展了反季节蔬菜。通过多年的发展建设,目前全省已经基本形成9大优势产区:以株洲、衡阳、永州、郴州四市为主的湘南湘菜南运基地;以长沙、岳阳、益阳、永州、湘西等市州为主的夏秋菜北运基地;以石门的“壶瓶山”牌辣椒、萝卜,城步的番茄、茄子,炎陵大院农场、湘西八面山的萝卜为主的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环洞庭湖区莲藕、藜蒿为主的水生蔬菜基地;以安仁、靖州、长沙县等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种植面积占全国近一半、出口数量占全国70%以上的祁东、邵东的黄花菜基地;占全国出口量70%的湘阴、汉寿、耒阳、津市的藠头基地;有“中国香芋之乡”称号的江永、祁阳、临武的香芋基地;继四川、浙江之后位居全国第三的南县、赫山、华容、安乡榨菜生产基地。
二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由于我省以丘陵地貌为主,蔬菜种植较为分散,并且蔬菜品种较多、习性有别,规模菜地的标准各有不同。我们科学运用价格调节基金,积极引导各地发展多种形式的蔬菜适度规模生产,培养菜农的合作意识,完善提升规模化、标准化蔬菜基地。长沙县黄兴镇通过实施土地流转、整合资金、政府引导等有效措施,实现了蔬菜基地向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形成了一个种植面积高达2.27万亩,年产量14.45万吨的大型种植基地,成为长沙地区种菜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岳阳市2007年以来累计投放价格调节基金数百万元,重点扶持了3.4万亩的君山区广兴洲镇合兴村蔬菜基地,每年生产大白菜、甘蓝、辣椒、南瓜等无公害蔬菜近10万吨。该基地先后被授予“湖南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湖南省重点蔬菜生产基地”、“湖南省放心菜生产基地和全国夏秋菜南菜北调基地”称号,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南方菜地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在该基地落户。
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改善生产条件,加快蔬菜生产基地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如张家界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蔬菜供应问题,从2008年起,连续两年从价格调节基金中安排220万元,重点对永定区枫香岗乡大溶溪村蔬菜基地进行提质改造,新修高标准排灌水渠2500米,挖掘抗旱机井16口,购置频振式杀虫灯15盏,推广水泥大棚55个,架设基地线路2500米,使该基地的蔬菜生产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1500亩基地路、渠、电设施齐全,全部种上了蔬菜,成为市城区三分之一鲜菜的来源基地,并计划5年内在该村扩建蔬菜基地5000亩。
四是及时进行受灾补助。蔬菜价格已放开由市场调节,蔬菜种植比种粮效益高,在正常情况下,蔬菜生产政府稍加扶持即可得到大力发展。近几年来,我省冰雪灾害、洪灾时有发生,如2008年初的冰冻灾害,全省蔬菜基地的大棚几乎全部倒塌,露天蔬菜基本上被冻死,道路交通中断,运费骤增,我局迅速下拨1000万元价格调节基金,每个县补贴7万元,专项用于从外地紧急调入蔬菜的运费补贴,迅速平抑了市场菜价。随后,又下拨3000多万元用于蔬菜生产基地的恢复。2009年和2010年,我局又分别下拨价格调节基金3175万元、3420万元,专项用于受灾地区的生产扶持。
二、支持科技研发、推广,促进蔬菜品种改良
我们在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扶持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的同时,还注重改良蔬菜品种、提高蔬菜品质,使群众的“菜篮子”品种更丰富、质量更可靠。全省近年来用于扶持蔬菜品种改良的价调基金约占到了扶持蔬菜基地建设价调基金总额的30%。
一是多层次推广、普及蔬菜栽培新技术,使蔬菜设施栽培从无到有,实现了从地膜覆盖、小拱棚、大拱棚、日光温室到智能化温室的梯次发展。至2010年,我省蔬菜大中小棚栽培面积103万亩,遮阳网覆盖56万亩,防虫网覆盖16万亩,杀虫灯应用面积122万亩。
二是积极推荐种植专业户到技术学院进行系统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学习,并向蔬菜种植户大力推广新型、高效的生产工具,使蔬菜产量、质量及农民群众种菜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益阳安化县每年从价格调节基金中拿出3-9万元多层次推广、普及蔬菜种植技术,除选送部分种植专业户到市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系统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和就近开展蔬菜实用技术培训以外,还积极向蔬菜种植户推广新型、高效的生产工具,并购买了50万平方米黑色地膜、3万只压缩型基质育苗营养钵、20台高压自镇自支喷雾器、10支自动式施肥枪等一批高效生产工具推荐给种植户们使用,使蔬菜产量、质量及农民群众种菜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是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内外知名农业公司广泛合作,引进、优化各种蔬菜新品种上百个,建立了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全省蔬菜生产良种率达85%以上。2006年,长沙运用价格调节基金,联合省科技厅在宁乡县夏铎铺镇的凤凰、金南、鸾凤三个村支持建立“宁乡有机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并成功引进了全国农业龙头企业福州超大集团,建立起了万亩绿色有机蔬菜基地。项目组还进一步加强了与中国农大、湖南农大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了蔬菜科研成果产业化开发的快速通道,已引入和转化科研成果7项。据统计,基地通过加快科技创新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经济效益年均增加40%以上。
三、扶持农产品市场建设,促进商品流通销售
蔬菜生产季节性强,不易储存,从生产到销售要尽量减少环节、减少费用、缩短时间。我们在扶持副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注重利用价格调节基金,大力发展蔬菜批发市场,吸引外地蔬菜调入,既保障了市场供应,又促进了蔬菜生产和销售。
一是扶持较大规模的蔬菜基地建立田头交易市场。变农产品田头分散交易为集中交易,减少蔬菜流通中间环节和成本,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长沙市长沙县、宁乡县凭借自身区位优势,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分别在黄兴镇蔬菜基地、宁乡超大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兴建田头交易批发市场,使农民种植的产品可以直接在田间地头交易,菜商或消费者可直接到田间地头批发购货。同时,田间地头交易市场设有管理机构,菜商可以通过其事先预订产品,还能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服务。
二是促进“农超对接”。为解决蔬菜等鲜活农产品销售难状况,推动建立农产品现代流通体制,2009年我省下达“农超对接”资金2600万元,支持建设13个冷链配送中心及对接的蔬菜农产品基地,构建现代流通网络。在步步高、家润多等大型超市部分商品已进行“农超对接”的基础上,积极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引导各大型连锁超市、院校、工厂、企业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实行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长沙县黄兴镇蔬菜基地,至今已建立起5个省直单位无公害蔬菜直销区;在长沙市区各大型超市建立了“健晨”牌无公害蔬菜销售区,年销售6600吨;向中南大学等大专院校食堂年配送鲜菜1200吨;与长沙市卷烟厂等社区超市建立4个直销点,年销售160吨;建立出境蔬菜供应基地,向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等地年销售蔬菜1000吨。
三是扶持建设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近些年来,全省累计投入上亿元价格调节基金,扶持建设、改造、整合农贸交易市场上1000个,基本实现了城乡农贸市场全覆盖。省和长沙市先后投入1600多万元价格调节基金,支持建设了长沙马王堆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形成了一个占地10万平方米,以蔬菜批发为主,其他农副产品批发、冷藏为辅的综合性市场群体,每日蔬菜成交量400多万公斤,辐射全国400多个县市,年交易额超过40亿元,蔬菜批发成交额排全国第六位。这一农产品交易、流通平台,使全国各地的蔬菜等副食品源源不断地在此汇集,极大地丰富了全省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同时也使我省的蔬菜副食品走向全国。长沙市2008年至2010年,率先在全省对城区生鲜市场进行了提质改造。三年时间内,全市建设提质改造标准化生鲜市场达147家,其中新建59家,提质81家,加固7家,市场建设面积261418平方米,利用价格调节基金补贴1.97亿元。
四、继续发挥好价调基金扶持蔬菜生产的作用
国发〔2010〕40号文件下发后,省政府迅即下发《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0〕30号),明确规定:“价格调节基金每年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安排,用于扶持蔬菜生产。”目前,我局已决定将在前些年基础上,合理确定价格调节基金规模,创新价格调节基金使用方式,今年除对蔬菜救灾资金给予扶持外,重点在全省扶持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含量高的“菜篮子”基地,全省14个市州每个市州重点扶持2个蔬菜基地,每个基地补贴资金100万元。各市州也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规定,大力增加蔬菜基地建设投入,努力增强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能力。长沙明确每年从价格调节基金中安排2000万元支持蔬菜产业发展和叶类菜基地建设,力争3年内全市专业化蔬菜基地面积由现有的10万亩增加到16.5万亩;株洲决定投入3000万元,扩建蔬菜基地7000亩,蔬菜播种面积5年内增加10万亩,年产量增加27万吨;怀化制定了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今年计划安排资金2400万元,新扩蔬菜基地面积5620亩,总量增扩到12000亩;衡阳对新建的蔬菜基地每亩补贴400元,新建大棚每个支持2000元;郴州出台了《郴州市中心城区专业菜地建设规划(2009—2020年)》,市、区两级安排一定的预算资金用于“菜篮子工程”建设,并逐年增加。全省拟通过2-3年的努力,使蔬菜生产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