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30—31日,中国价格协会、河北省物价局、秦皇岛市物价局联合主办的中国价格论坛在北戴河召开。论坛上,广东省物价局就如何发挥价格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介绍了当地的做法和经验,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现将广东省物价局的发言稿刊发,供参考借鉴。
发挥价格职能作用 促进扩内需保增长
广东省物价局
(2009年7月31日)
价格工作应当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在当前外需不足、经济下滑、价格下行以及发展方式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较突出的新形势下,价格工作的重心和价格政策的取向应如何适时进行调整,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下滑价格下行背景下的价格工作重心和价格政策取向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下滑、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经营困难。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及时调整价格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价格手段在应对危机、防止经济下滑中的积极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六个注重”:
(一)注重运用价格手段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危机之下,价格下行,为推进价格改革创造了条件。要抓住有利时机,大力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节约与治污减排。
(二)注重发挥价格手段调结构促升级的作用。危机时期往往是结构调整的好时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结构调整的机遇。要化危为机,充分运用价格手段,淘汰落后产能,扶持高新产业、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三)注重发挥价格手段引导社会投资的作用。在外需减缓的情况下,扩大投资需求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价格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鼓励民间投资的价格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向新能源、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领域。
(四)注重发挥价格手段刺激消费的作用。扩大消费需求是应对危机和外需不足的有效措施。要切实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创造良好消费环境,特别要整治支撑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点行业价格秩序,促进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五)注重发挥价格手段保护弱质产业的作用。农业是弱质产业,抗风险能力弱。在金融危机之下,要进一步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价格机制,防止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确保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六)注重发挥价格手段保障改善民生的作用。受危机和经济下滑影响,群众增收困难。因此,一方面要打造普惠型民生价格政策,增强群众应对危机和扩大消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垄断行业的价格监管,调节垄断行业利益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我省价格工作在扩内需保增长中的实践探索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省物价部门及时调整思路,切实将工作重心从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转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来,陆续出台了降成本、扩内需、调结构、促升级、保增长的各项价格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一套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地方价格政策体系,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充分肯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批示指出:“很高兴我省价格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希望在推进‘三促进一保持’工作中有更大的作为”。
(一)实施引导投资的价格政策。我省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价格政策,引导资金投向新能源、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领域。一是加快构建环境价格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环保产业。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费改革,至目前,我省市县的污水处理费开征率达到100%,全省每吨污水处理费平均水平提高到0.68元,保障了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目前,我省正着手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加大对脱硝、建筑施工扬尘、电磁辐射、电子垃圾等环保价格政策的研究力度,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二是运用支持性的价格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能源领域。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对风力发电、垃圾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上网电价给予有力支持,促进新能源发展。三是探索运用市场价格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公益事业。对港澳和国外知名大学、职业技能学院到我省合作办学的学费试行由审批管理改为备案管理,对民办高校继续在收费政策上予以支持,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发展。
(二)实施刺激消费的价格政策。以提高群众消费力为目的,全力打造良好的价格和收费环境。一是开展价格惠民行动。近年来,通过落实免收义务教育书杂费政策、调整降低药品价格、取消春运公路客运票价加成、停止收取管道燃气初装费、推进公交低票价制度等惠民举措,累计给全省人民带来300多亿元的实惠。目前,我们针对社会关注的价格热点问题,通过涉农价格政策进农户、推进医药价格改革、整治教育收费、加强物业服务收费管理、推进车辆通行费年票互通等“价格惠民10项行动”,解决突出民生价格问题。二是整治重点行业价格秩序。整顿房地产市场价格秩序,规范新建商品交易价格行为和明码标价行为;整治汽车购置、上牌、年审等方面的收费,规范汽车维修行业价格行为;实行城市休闲公园免票或低票价政策,促进旅游消费。三是实施惠农支农价格政策。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扶持生猪等农产品生产、认真落实国家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完善农村水、电、通信等公用事业和医疗、教育等公益事业价格政策;探索运用价格调节基金补贴化肥淡季储备,稳定农资价格。
(三)实施调结构促升级的价格政策。围绕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我们重点采取四方面价格政策措施。一是实现东西北地区电价同网同价引导“双转移”。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支持下,去年对东西北地区除居民电价外的其它各分类电价实行同价,平均电价水平每千瓦时降低0.0325元,年调价金额达19.13亿元,有效引导了资金、技术、企业向东西北地区流动。二是运用差别电价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在取消峰谷电价的基础上,将全省212家淘汰类钢铁企业的实际用电价格提高230%,将424家落后水泥企业的用电价格平均提高114%,促进企业转产和技术改造。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抑制高耗能产业。三是运用药品差别定价政策促进自主创新。运用国家赋予我省医药价格改革试点的特殊政策,对创新药品、专利药品以及行政保护期内的药品、处方和技术保密药,实行差别定价政策,鼓励企业创新,促进新药研发。四是实现工商业用电用水同价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进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与普通工业用电用水同价,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四)实施转变发展方式的价格政策。大力推进资源能源价格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一是推进包括上网电价、输配电价、销售电价在内的电价综合改革。完善销售电价形成机制,优化电价结构。近期重点推进居民用电阶梯式电价,完善峰谷电价,出台蓄冷电价。二是深化水价改革。加快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全面实施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等节水价格政策。在受咸潮影响较大的城市和季节性缺水严重的城市,推行季节性水价制度。三是制定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政策。运用支持性的价格政策促进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合理确定再生水与自来水的比价关系,鼓励使用再生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五)实施促进企业发展的价格政策。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境,实施一系列帮扶解困、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大力清费治乱减负。严控出台涉企收费项目,实施省级产业转移园“零收费”政策。加大涉企收费整治力度,落实国家取消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成品油税费改革6项收费政策,以及取消部分省定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收费标准,累计减负46.5亿元。二是降低路桥通行成本。推进“珠三角”区域年票制,去年广州、佛山两市实现年票互通,年减负达4亿元;珠海与中山、广州与东莞的年票互通也将在近期实现。研究建立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动态价格管理机制,调整标准偏高的高速公路收费。三是推进行业价格自律和价格诚信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协会操作、群众认可、社会监督”的原则,由价格协会联合有关行业协会,开展价格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增强企业竞争力。四是推动打造“广东价格”话语权。会同有关部门,通过运用价格政策促进专业市场建设、指导编制和发布大型专业市场价格指数、加强广东价格宣传等一系列服务工作,增强广东企业的定价话语权,提升广东企业竞争力。
三、进一步运用价格手段促进扩内需保增长的思考
为进一步发挥价格手段在扩内需保增长中的积极作用,从国家的层面,建议进一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价格政策措施。
(一)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一是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按照不低于生产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则,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农民种粮收益,促进粮食生产。二是研究粮食目标价格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一种过渡性的保护政策,最终目标应建立粮食目标价格政策,以减缓粮食周期性价格波动,促进粮食生产。三是研究建立工业反哺农业的价格联动机制。探索建立工农产品利益共享的协调机制,通过价格联动、二次结算或生产补贴等方式,促进工农产品收入分配的及时调整,让农民分享最终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
(二)建立完善市场取向的环境价格体系。建立健全全面反映环境使用价格、环境损害价格、污染物处置价格的环境价格体系,运用市场化价格手段筹措发展资金。一是建立健全环境使用价格政策。制定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企业或个人购买环境资源容量所支付的价格。规定污染排放企业为拥有一定的环境资源容量即获得污染排放初始指标必须向政府相关部门缴纳的费用。二是建立健全环境损害价格政策。规定污染物排放未经有效处理,对环境造成破坏后,污染者需要对环境损失作出的补偿。三是建立健全污染物处置价格政策。制定对污染物处置所支付的成本补偿费用。在降低和消除污染物破坏环境的同时,鼓励污染处理行业的发展。
(三)建立完善促进结构调整的差别价格政策。可实施惩罚与鼓励相结合的价格政策,限制淘汰类产业,鼓励高新技术产业。一是实施惩罚性价格政策。对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低端加工企业适当提高水、电等价格标准;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消耗型的产业实行惩罚性的价格政策,加速产业转型或淘汰落后产能。二是采取鼓励性价格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完成技术改造,实现技术升级和生产转型的企业,实施水、电等优惠价格政策,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推动产业升级。
(四)建立健全保障扩内需促增长的价格体制机制。要利用当前价格总水平下降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价格改革:一是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坚持市场化取向,对市场竞争较充分、能够由市场调节形成的价格,要坚决放开;对市场竞争尚不充分、暂不具备放开由市场调节形成的价格,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坚持遵循价值规律,进一步完善政府管制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形成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协调利益关系、优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二是改革完善价格管理模式。对具有公用公益性质并具有一定垄断性的行业价格,探索实行利润管制的管理模式;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服务,探索实行契约化管理。三是推动建立地方价格政策体系。适当调整价格管理权限,赋予地方更多的价格自主权,鼓励地方先行先试,推动各地物价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的地方性价格政策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