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受国际市场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影响,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趋升,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成为世界经济面临的重大风险。
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今年2月份的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为3.3%,涨幅比1月份扩大0.1个百分点,远超欧洲中央银行设定的2%的目标,创1999年欧元启动以来的新高。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10.4%,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8%,是消费价格大幅上升的主要推动力量。欧盟委员会预测,欧元区2008年的通胀率将达到2.6%,较去年秋季的预测值大幅上调了0.5个百分点,远高于欧洲中央银行为维持物价稳定所设定的2%的警戒线。
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在1月份涨幅(4.3%)创6年来新高后,美国2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4%,比1月份略有下降。但相关人士指出,美国2月份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下降,考虑到近期国际油价持续飙升,美国3月份消费价格指数将重拾涨势。
2007年全年,俄罗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达到11.9%,远高于政府设定的7-8%的预期目标。为抑制价格过快上涨,去年以来,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甚至采用价格冻结手段强力干预食品价格上涨。但从目前情况看,俄罗斯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没有缓解。最新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前两个月,俄罗斯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分别达到12.8%和12.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近40%,依然是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因素。
此外,2008年2月份,韩国、巴西、印度、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南非和越南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分别为3.6%、4.6%、4.8%、6.5%、7.4%、8.4%、9.8%和15.7%,去年年底以来持续在高位运行。各国消费价格变动均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基本稳定,能源类和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推动消费价格上升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