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文 > 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复文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920号
(资源环境类228号)提案答复的函

  您提出的关于将秦岭生态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利用高科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提案收悉。经商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秦岭生态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秦岭考察时强调,“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关于成立秦岭生态建设协调指导机构
  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并将秦岭地区作为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重点区域,纳入试点范围。今年是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收官之年,国家林草局将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进程,确保如期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争取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包括秦岭在内的重点区域协调保护工作,国家林草局正在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确定的改革任务,加快推进《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和《国家公园总体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按照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管理可行性等标准,已筛选出了包括秦岭在内的一批国家公园候选区。下一步,有关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综合考虑国家战略需求、生态保护迫切性、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估验收结果和设立条件成熟度等因素,统筹研究在适宜地区正式建立国家公园,进一步促进相关地区的协同保护和有效管理。
  二、关于设立国家秦岭生态保护专项资金
  在建立基础数据库方面。目前,自然资源部正在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森林、草原、水和湿地等自然资源专项调查,以及地理国情监测等工作,可获取包含秦岭全域的土地利用状况,森林、草原、水和湿地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和重要生态系统等信息,以及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为建立秦岭生态基础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持,促进秦岭生态管理长效机制和治理现代化。同时,在年度自然资源专项监测评价项目中,已安排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开展“大秦岭自然资源状况地理国情监测”,利用全域的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结合其他专题数据资料,对大秦岭全域开展综合统计分析,可为大秦岭地区自然资源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决策支持。
  在建设生态监管云平台方面。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由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建设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综合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加快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数据库建设,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将主动发现问题线索入库;研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指标体系(试行)》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相关标准规范,指导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一张图”,确保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
  在设立科研专项方面。科技部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科技相关工作,“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专项部署了一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生态监测评估技术、生态安全保障技术等研发工作,并在包括秦岭等多地开展了示范应用。其中,依托“生态系统关键参量监测设备研制与生态物联网示范”“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生态系统评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等项目,研发形成了一批生态系统水-土-气-生过程关键参量监测设备及生态监测物联网关键技术,建立了多源地面观测数据融合方法和“星载-机载-近地面-地面”数据融合方法,研发了多尺度数据集,构建了生态系统过程模型和生态系统评估技术体系,可为秦岭地区生态监测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依托“区域生态安全评估与预警技术”“国家重要生态保护地生态功能协同提升与综合管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建立了生态承载力、生态阈值、生态风险评估和生态安全评价预测及早期预警技术方法,构建了人居生态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对策建议。此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珍稀动物濒危机制及保护技术研究”立项以来,开展了秦岭等多个地区的珍稀濒危动物种群动态和栖息地时空动态变化研究,并在秦岭地区建设了长期野外观测研究站,开展了示范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总体部署,加大秦岭等重点区域相关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进相关重点专项的组织实施,为秦岭等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在推进秦岭生态高质量恢复方面。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同意,我委、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其中已将“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作为重点,纳入了“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出了“全面加强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积极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扩大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切实加强天然林及原生植被保护,开展退化林分修复,提高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等治理思路。根据《总体规划》部署,我委、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正在抓紧按分工编制有关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我们将对委员提出的有关意见建议予以统筹研究,并结合《总体规划》落实,持续加大对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支持力度。此外,2016年以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支持开展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已将陕西黄土高原纳入了第一批工程试点并下达基础奖补资金20亿元。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中央重点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2020年)》,有关部门将支持陕西省相关部门将秦岭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纳入项目储备,做好项目入库各项准备工作。
  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委门户网站(www.ndrc.gov.cn),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信息。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0年10月16日

发布时间:2020/10/16
来源:农经司
[ 打印 ]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