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801号
(农业水利类302号)提案答复的函
您提出的关于因地制宜采取灵活方式做好猪肉储备工作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商务部,现答复如下。 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是猪肉市场保供稳价的重要抓手。您提出的相关建议贴近实际,可操作性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去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千方百计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 一、已经开展的工作 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出现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立即加强跟踪监测,深入分析研判,会同有关部门迅速制定应对疫情影响加强生猪市场保供稳价的工作方案,提出稳定生产、畅通流通、增强储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狠抓落实。在近两年的实践中,在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稳产”和“保供稳价”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着力推进生猪复产扩产。去年以来,先后出台投资、财政、金融、土地等支持政策,实施畜牧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补助、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生猪良种补贴、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允许使用一般耕地发展生猪养殖、整改超划禁养区、扩大养殖贷款可抵押物范围等项目和措施。各地结合实际提出生猪稳产承诺目标,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全力推进生猪复产扩产。近期,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各地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了督查,从督查情况看,今年生猪稳产目标任务有望完成。 另一方面,切实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加强部署指导,先后两次组织召开全国“菜篮子”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会议,印发多份工作方案和通知,督促指导各地加强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以猪肉储备为重要抓手,2019年初即牵头开展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期间根据市场形势变化,采取直接进口、商业进口资源转储等方式完成收储任务,地方通过委托企业代储等方式扩大地方储备规模,有效增强了政府猪肉储备调控能力。同时,精准开展冻猪肉储备投放,2019年中秋国庆、2020年“两节”“两会”等重要时段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累计投放36批次53.4万吨中央冻猪肉储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安排2万吨冻猪肉应急储备定向用于备投湖北省及武汉市。牢牢兜住民生底线,督促指导各地认真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2019年各地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38.9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4.52亿人次;今年及时出台阶段性“提标扩围”政策,扩大了保障对象范围,提高了补贴发放标准,1~6月各地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226.1亿元,惠及约3.18亿人次,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二、下一步工作考虑 您提出有关做好猪肉储备工作的建议很有针对性,我们完全赞同。实际工作中,为将近年来在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领域保供稳价工作中的大量创新性的、卓有成效的措施做法予以机制化、制度化,近期,我委正在牵头制定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的预案(以下简称《预案》)。《预案》通过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常规储备和临时储备体系、健全中央地方分级调控体系、细化收储投放操作规范,构建监测精准、预警及时、响应高效、运作规范的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其中,关于活体储备方面,地方可在综合考虑尽量满足居民鲜肉消费需要,又保障重大动物疫情等风险下储备调节能力的情况下,灵活运用冻猪肉及活体等收储方式。关于发挥企业代储作用方面,地方可在确保储备质量安全、数量可靠、动用灵活的前提下,自行确定本地储备收储方式。关于储备规模方面,总体按满足城区常住人口一定天数消费量的思路进行设置,同时建立城市储备和省级储备,统筹考虑满足市场调控和应急投放的需要。关于政策协调方面,重点强调要将猪肉储备调节工作作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进一步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同时提出有关生产自给能力、冷链物流体系、进口调节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协同措施,夯实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基础。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研究吸收您所提关于冻猪肉工作的有关建议,增强文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生猪和猪肉市场调控能力。 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委门户网站(www.ndrc.gov.cn),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信息。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0年9月27日
2020/09/27 价格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