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468号
(资源环境类135号)提案答复的函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提案》收悉。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现答复如下。
汉江全长1577公里,为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通道自古以来是联接西北与华中的重要纽带,汉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018年10月,国务院批复《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以来,我委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规划的贯彻实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支持打造“美丽汉江”“畅通汉江”“创新汉江”,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关于构建绿色发展基础
(一)加大污染防治投入力度方面。“十三五”以来,中央财政安排相关环保专项资金51.72亿元,大力支持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其中2018年安排24.19亿元。主要用于南水北调上游区及汉江流域水污染治理、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土壤污染防治以及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2016年3月,原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开展“十三五”环保投资项目储备库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导地方积极谋划“十三五”环境治理的重点工程项目,加强项目储备,夯实项目实施基础。2019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2019年度中央环保投资项目储备库建设的通知》,组织地方进一步建立和充实环保项目储备库。建议湖北省做好汉江流域污染治理项目前期工作,并积极申请纳入中央项目储备库。生态环境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大对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支持力度,促进汉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方面。2018年1月,财政部会同原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中央财政促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奖励政策实施方案》,对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工作进行系统设计,要求长江流域相关省份积极推动流域生态保护的共商共建,按照“早建早给、早建多给”的原则,鼓励地方早建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奖励政策实施以来,中央政府已安排资金80亿元,引导长江经济带有关省份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治理。汉江作为长江的重要支流,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资金奖励范围之内。根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确定的“横向生态补偿以地方为主”的基本原则,建议汉江流域相关地方政府本着自愿的原则,就补偿基准、补偿方式、补偿标准等进行协商,签署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生态环境部将积极指导和支持汉江流域有关地区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长效机制。
(三)实施整体联动方面。2017年7月,原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要创新大保护的生态环保机制政策,推动区域协同联动。一是完善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动制定长江经济带统一的限制、禁止、淘汰类产业目录,加强对高耗水、高污染、高排放工业项目新增产能的协同控制,在长江流域严格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探索建立跨省界重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二是建设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统一布局、规划建设覆盖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长江流域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加强水体放射性和有毒有机污染物监测预警,逐步实现流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预警和风险预警。下一步,有关部门将继续实施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营造有利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形成共谋、共担、共享的全流域生态建设新局面。
二、关于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一)公路建设方面。枣潜高速、武天宜高速为地方高速公路项目,均未纳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属于地方事权,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审批和建设均由地方决定。目前,枣潜高速部分路段已建成通车,剩余路段正顺利推进建设;武天宜高速公路走向上分别布设有G42、G50、G318等国家高速公路和国道,建议湖北省结合区域社会发展、交通运输需求等,统筹研究技术标准、建设时机和资金筹集等问题,并做好所提项目走廊带选择,节约集约利用通道资源。
(二)铁路建设方面。目前,发展改革委积极支持铁路总公司、蒙华铁路公司及有关方面按照蒙华铁路2019年底建成投产并力争9月底建成的任务目标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已将沿江高铁成都、重庆至南京段(不含重庆至宜昌段)列为2019年计划新开工和储备项目,重点推动宜昌至郑万联络线、汉宜高铁、渝万高铁等一批项目尽早启动建设。进一步深化研究襄阳至宜昌高铁项目建设方案,确保建设时机、建设标准与发展需求、筹资能力相适应,条件成熟后稳步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三)航运建设方面。发展改革委会同交通运输部修订《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加快汉江等支流航道梯级渠化和整治,统筹考虑干支衔接、局部成网、通江达海等要求,提升航道通航能力。“十二五”以来,交通运输部安排中央资金支持湖北省实施了汉江雅口航运枢纽、孤山航电枢纽、汉江蔡甸至河口航道整治(三期)和引江济汉通航工程等项目。目前,汉江兴隆以下、汉江运河均已达三级航道标准,并与长江干线航道形成沟通。下一步,交通运输部还将支持湖北省实施汉江碾盘山水电枢纽通航设施和新集航电枢纽项目建设,推动汉江航运发展。
(四)民航建设方面。发展改革委积极推动武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成投运,并推进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陆续接入机场,加快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批复荆州机场项目可研报告,目前该机场正在建设,预计2020年底建成投运。
三、关于打造产业一体化格局
(一)打造文化旅游资源品牌方面。汉江流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拥有武当山、明显陵、张謇墓等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支持汉江流域打造文化旅游品牌,鼓励河南、湖北、陕西三省加强旅游合作,依托汉江流域山水人文风光,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深入挖掘道教文化、三国文化、楚文化、秦巴山区生态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在做细做实市场调研基础上,大力开发遗产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打造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区域产品体系;同时,鼓励三省强化区域联动、加强整体协作,通过搭建宣传推广平台,举办汉江流域旅游专项宣传推广活动,打造影响力大、口碑好的文化旅游区域品牌,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职能持续加大对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支持力度,推动汉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品牌建设。
(二)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方面。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汉江流域重点产业发展。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汉江流域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拓展航空产业链,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持汉江流域突出企业主体地位,鼓励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支持汉江流域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引导汉江流域根据自身优势和区域特点,做好电子信息产业规划和顶层设计,培育电子信息产业集群;2015—2018年,支持完成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22项;支持建成湖北潜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等多个化工园区。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支持汉江流域立足自身优势和区域特点,积极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三)配套高效物流体系方面。利用汉江水运优势,建设一批综合性物流基地,对促进汉江流域物流资源集聚、提高物流运行效率、支撑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原则同意委员所提意见,建议汉江流域相关城市结合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统筹做好物流枢纽建设工作,优化汉江流域物流设施布局,建设高效物流运作体系。
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委门户网站(www.ndrc.gov.cn),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信息。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9年8月29日
发布时间:2019/08/29
来源:地区司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