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26号
(经济发展类003号)提案答复的函
你单位提出的《关于推进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案》收悉。经商教育部、财政部、卫生健康委等方面,现答复如下。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2015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本质要求,并对京津冀三省市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工作作出了部署。近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我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针对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短板,统筹编制专项规划,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协调指导和政策支持,逐步推动提升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一、关于加强规划引领、统筹协调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跨区域统筹合作,促进服务项目和标准水平衔接,着力推进京津冀地区等重点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领导小组部署,我委与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多个专项规划和政策文件,对推进京津冀相关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出安排。2016年11月,卫生健康委制定印发了《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规划》,提出围绕疏解北京医疗卫生功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重大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逐步实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医疗服务水平均质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2017年1月,教育部、我委联合制定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专项规划》,提出要有序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区域教育协同发展,通过促进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三地职业教育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河北省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等缩小公共教育服务差距。2017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京津冀三省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京津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加强就业合作协作、推动社会保障顺畅衔接、开展公共服务区域合作等方面推进京津冀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均衡发展。为落实好《规划纲要》及有关规划,我们将相关工作任务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年度工作要点,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各相关部门和三省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沟通、密切联系、深化合作,共同推进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向前迈进。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及相关规划要求,持续推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二、关于加大对河北省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
(一)关于加大对河北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河北省从地理位置上属于东部地区,但鉴于河北省财力水平相对较低的实际状况,中央财政在安排转移支付时,将其视同中部省份予以补助,不断加大支持力度。2018年,中央财政共安排对河北省补助3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均衡性转移支付为例,为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中央财政按照标准财政收入和标准财政支出差额及转移支付系数测算分配,充分考虑总人口、人口密度等影响因素,逐步形成了以“因素法”为基础的测算体系,对财政越困难的地区,补助力度越大。河北省被视为中部地区,历来是均衡性转移支付的重点支持对象。2018年,中央财政下达河北省均衡性转移支付531.8亿元,同比增加67.42亿元,增长9%。此外,中央财政还考虑河北实际情况,在安排医疗卫生、教育、就业创业等资金时,对河北省给予了倾斜,积极支持河北增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二)关于京津支持河北落后地区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天津市18个区与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保定26个县(市、区)建立了“携手奔小康”结对关系,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大对河北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张家口、承德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脱贫致富工程联动推进,京津两市对口帮扶河北省张承环京津相关地区工作方案正式实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阜平县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与平山县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在京医院帮扶河北建立13家区域医疗中心,提升了河北落后地区医疗服务能力。
(三)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投资进入公共服务领域。《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对规范和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作了总体部署。2016年,财政部印发《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对深入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作了进一步部署安排。京津冀三省市贯彻落实上述政策文件要求,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下一步,我委将协调配合财政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债券发行等其他融资渠道进行研究论证,支持河北省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三、关于加大京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河北转移力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们协调北京市、天津市及有关部门,持续推进京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河北省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
教育方面,教育部、北京市、天津市大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河北转移。一是支持雄安新区教育发展。采用名校办分校、设校区、建学校等模式推进公办教育资源输入雄安新区,人大附小、民大附中雄安新区分校挂牌成立,明确了北京四中、史家胡同小学、北海幼儿园作为办学主体在雄安新区新建学校。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新区办学,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二是加强河北省教育师资培训培养。实施“河北省千名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赴京挂职学习”项目,2016年至2020年,河北省每年选派200名校长教师到北京市跟岗培训。河北省平山县、阜平县等地与首都师范大学在教师培训培养方面开展合作。实施京津冀高校校长、管理干部、教师异地挂职交流计划,建立定期访学和学术交流机制,高校师生交流培养日渐频繁。三是支持河北省与京津合作办学。深入推进校际交流合作,河北省与京津两地合作交流的基础教育项目达200多个、开展联合办学的职业学校105所,约60所河北省职业院校分别与北京市、天津市的200多个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北京市面向河北省免费提供数字课程资源和开展在线教育试点。天津市支持河北省承德市建设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三地组建了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等多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开展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培养。
医疗卫生方面,卫生健康委、北京市通过支持和引导在京医院通过向外迁建、开办分院、联合办医等多种形式,向京外京郊等资源薄弱地区疏解。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阜外医院、北医三院等多家医院分别在京外京郊设立分院,充分发挥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同时,全面推开京津冀区域内医疗卫生协作,鼓励组建跨区域医联体,实现优质资源向京外辐射。截至2018年底,卫生健康委属(管)10家单位与河北省建立“一院一市”工作机制(即一所在京委属(管)医院至少帮扶河北省一个设区市的区域医疗中心),帮助河北省各对口合作医院提升心血管、整形、肿瘤等学科技术水平。河北省400多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项目突破500个,合作方式涵盖了技术帮扶、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科研扶持、远程会诊、疑难重症转诊和会诊及医院托管等多种形式。其中,北京—燕达、北京—保定、北京—张家口、北京—曹妃甸、北京—承德等医疗合作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大大提高了河北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养老服务方面,民政部将发展异地养老服务、推动社会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转移人口列为工作重点,制定了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方案,组织签署了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京津冀智能化居家养老合作备忘录等。结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制定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养老服务一体化北京推进方案,以及关于深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试点、有序疏解北京中心城区老年人入住郊区定点养老机构等实施方案,正抓紧推进落实。同时,通过推动京津冀养老服务信息共享,落实扶持京籍老年人入住津冀地区养老机构试点政策,支持和指导北京市民政局举办2018年北京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设立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专区等,持续推进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工作。
异地就医结算方面,京津冀作为全国首批接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的省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要求,已经实现了各类参保人员的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接入的跨省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截至目前,京津冀三地已有1841家跨省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其中北京市659家、天津市199家、河北省983家,基本满足三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直接结算的需求。
下一步,我委将协调配合北京市、天津市及有关部门,持续推进京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河北雄安新区及河北省其他地区转移,不断提升河北省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感谢你单位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委门户网站(www.ndrc.gov.cn),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信息。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9年8月18日
发布时间:2019/08/18
来源:地区司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