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文 >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复文公开

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6335号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合肥市开展国家级银发经济产业园区试点的建议收悉。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银发经济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您提出的关于建设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促进老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升级,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等建议,对增强合肥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扩大内需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我们研究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我委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一系列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积极培育银发经济。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2019年,我委会同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发展银发经济,推动老年产品市场提质扩容,推动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等举措。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发展银发经济,开发适老化技术和产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加强规划引导、发展适老产业等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的任务部署。《“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设立“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专章,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加强产业引导。我委先后报请国务院、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从健全政策体系、扩大服务供给、打造发展环境、完善监管服务等方面促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从关键技术突破、产品研发创新、数据要素赋能、服务应用推广、智能产品适老化、产业环境优化等方面,引导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2022年,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房租减免、税费减免、社会保险支持、金融支持等纾困措施,帮助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
  三是营造发展环境。在推动银发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注重创造条件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创新。2022年,我委推动以市地级行政区为单位制定“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指导各地统筹考虑服务体系建设、事业产业发展、要素保障支撑等方面,探索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我委与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做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有关工作的通知》,遴选首批61个重点联系城市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综合创新,支持各地重点在发展银发经济等方面先行先试。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持续开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遴选合肥泛米智能科技、合肥盛东信息科技等一批企业,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南七街道等一批街道和合肥市庐阳区等一批基地作为试点示范单位,鼓励打造智慧养老新场景,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创新智慧养老新业态。
  四是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以服装服饰、日用辅助产品、养老照护产品、康复训练及健康促进辅具、适老化环境改善等产品为主的老年用品产业体系。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遴选包括安徽华米健康手表、合肥泛米智能智慧养老系统等一批智慧健康养老产品,推动入围产品服务普及应用与迭代升级。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发布首批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向社会广泛宣传推广299项优质老年产品,包括合肥荣事达智能马桶盖、合肥贝壳派护理软膏等产品,支持典型产品推广应用。
  建设产业园区是推动银发经济集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也提出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我们将落实规划要求,鼓励和支持包括合肥市在内的地区结合自身特点,先行培育银发经济产业,加强要素集聚,探索形成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我们将对做得好的地方经验加以宣传和推广,协助对接产业资源,以点带面拉动全国银发经济发展壮大。
  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委门户网站(www.ndrc.gov.cn),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信息。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3年7月16日
发布时间:2023/07/16
来源:社会司
[ 打印 ]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