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复文 >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复文公开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9641号建议的答复

 

  您提出的关于严格落实信用体系有关政策的建议收悉。经商最高人民法院、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要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加大对公德失范、诚信缺失等行为惩处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李克强总理强调,要通过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诚信建设,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近年来,我委、人民银行会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和积极成效,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保障。您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进一步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采纳。结合您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及下一步考虑报告如下。

  一、积极推动政务诚信建设

  2016年,我委起草并报请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76号),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在债务融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市场交易领域应诚实守信,严格履行各项约定义务,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健全约束和惩戒失信行为机制,对恶意逃废债务、恶意拖欠货款或服务费等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实施失信惩戒。中央组织部、国家统计局将政务诚信纳入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指标。我委将政务诚信纳入营商环境评价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评选指标。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我委等部门大力开展“清欠”工作,2019年和2020年推动清偿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8500多亿元,促进政府公信力提升。

  二、加大法院执行力度

  我委积极配合最高人民法院,进一步完善执行机制,破除执行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加大力度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2020年法院执行到位金额1.9万亿元,同比上升8.1%。关于您关心的失信被执行人通过“黄牛”逃避制裁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我委、民航局、国铁集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有力措施堵塞购票、安检等环节漏洞,并同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在查明事实基础上对相关票务平台违法经营活动予以坚决打击。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法院对被执行人以非法手段规避限制消费措施等行为依法惩处,取得积极进展,如上海法院推动、配合公安机关打击铁路代售点25个,抓获相关内部作案人员32人、“黄牛”6人,对于相关违反限制消费措施的被执行人,共拘留15人,罚款5人,责令具结悔过10人,形成“管得住、漏不了”的执行网。关于您提到的多措并举发掘失信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等建议,2018年以来,人民法院通过推进“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范围拓展和功能升级,在查控范围上新增了不动产、保险理财产品、网络资金等重要资产形式,目前已经可以对被执行人全国范围内的主要资产形式实现全量查询、一网打尽,大大提升了执行效率。同时,对被执行人恶意规避执行、转移财产行为,依法依规加大惩处打击力度,畅通了追究刑事责任的渠道。

  三、依法依规加大失信惩戒力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管、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失信联合惩戒,对失信被执行人明确了任职资格限制、准入资格限制、荣誉和授信限制、特殊市场交易限制、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协助查询控制及出境限制等11个方面惩戒措施,全面构建了“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警示和惩戒工作体制机制。最高人民法院、我委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抓好贯彻落实。截至今年5月底,已有541万失信被执行人在强大威慑下主动履行了法定义务。

  四、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开放力度

  关于您关心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委牵头建立了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中国”网站,目前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联通了46个部门和所有省(区、市),广泛归集共享各类市场主体信用信息,逐步成为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总枢纽”。此外,人民银行建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约11亿自然人、6000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市场监管总局建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1.4亿户市场主体相关信息。同时,“信用中国”网站推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在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示,实现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日访问量达1.2亿次,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日均查询量近900万次,为提高信息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一是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我委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方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推动审批效率提升。部分地方办理时间缩短50%—90%,大幅减轻了企业负担。同时,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印发《信用承诺信息数据标准(试行)》和《信用承诺履行情况数据标准(试行)》,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大信用承诺信息归集共享力度,为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提供数据支撑。二是不断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效能。我委推动相关部门以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为抓手,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不断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如在海关系统,信用状况好的企业平均查验率不足1%,失信企业查验率则高达90%以上;在纳税领域,信用评级为A级的纳税人可按需领用发票,D级纳税人领用则严格限量,不能享受相关便利政策。三是持续开展失信治理。按照中央文明委印发的《关于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的工作方案》要求,中央文明办牵头对群众反映强烈的10个重点领域失信问题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据第三方监测,重点领域严重失信问题发生率下降了60%,有效净化了市场环境。

  六、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和宣传教育

  一是深入推进校园诚信教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98号)要求,教育部、我委等部门全面加强校园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作为中小学和高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鼓励高校开设社会信用领域相关课程,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院所开设信用管理相关专业。将学生个人诚信状况作为升学、毕业、评先评优、奖学金发放、鉴定推荐等环节的重要考量因素。针对考试舞弊、学术造假、不履行助学贷款还款承诺、伪造就业材料等不诚信行为开展教育,并依法依规将相关信息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二是深入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2018年6月,中央宣传部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我委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诚信建设万里行”相关活动的通知》(发改电〔2018〕523号),各地方按照要求开展了“诚信建设万里行”城市接力活动、“百城万企亮信用”、企业信用承诺等专项活动。三是组织评选诚信之星。2018年以来,中央宣传部与我委联合发布了三批“诚信之星”先进事迹。通过树立诚信典型,传播诚信事迹,弘扬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带动形成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

  七、下一步工作考虑

  我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您的意见建议,与有关部门一道,扎实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一是持续深化政务诚信建设。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推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将政务诚信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提升依法履职意识和诚信行政水平。

  二是进一步完善失信惩戒机制。依法依规强化失信约束,让违法失信者付出应有代价。支持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执行力度,健全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妨碍公正裁判和依法执行等地方保护主义行为。

  三是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财产查控力度。推动最高人民法院继续扩大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覆盖范围,进一步缩短执行查询周期,规范查冻工作流程。

  四是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建立全国一体化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体系,完善信用信息标准,提升信息归集质量和共享开放水平。

  五是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和宣传教育。进一步丰富诚信校园教育,推动高校发展社会信用学科,加强信用人才培养。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市场契约精神和社会诚信意识,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委门户网站(www.ndrc.gov.cn),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信息。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1年7月30日

发布时间:2021/07/30
来源:财金司
[ 打印 ]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