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8877号建议的答复
您们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全国信易贷平台优势,缓解新冠疫情影响下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银保监会,现答复如下。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巨大冲击,企业融资等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和压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要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再次指出,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8月17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确保小微企业全年融资量增、面扩、价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对这项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不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全国“信易贷”平台作用,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一、积极推进“信易贷”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开发‘信易贷’,与商业银行共享注册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黑名单’以及纳税、社保、水电煤气、仓储物流等信息,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提高信用状况良好中小企业的信用评分和贷款可得性”。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 银保监会关于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通知》(发改财金〔2019〕1491号),进一步明确“信易贷”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快制定完善“信易贷”信息化建设、信用评价、数据共享等6项工程标准和技术指标,不断提升“信易贷”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各地方积极完善“信易贷”配套政策。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1个省(区、市)和57个地市出台了“信易贷”专项政策文件。 二是推动“信易贷”平台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展改革委牵头于2019年9月建成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畅通各类公共信用信息和市场信用信息归集整合渠道,引导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和大数据机构参与平台建设,汇聚形成标准化、规模化金融服务超市,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信用担保、政策性转贷、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融资产品,成为畅通共享渠道、联通金融机构、直通中小企业、融通资金需求的“一站式”融资服务枢纽平台。截至2020年7月末,全国“信易贷”平台与江苏省、河北省、陕西省等9个省、市的地方平台实现互联互通,69个城市、超过800家金融机构及其地方分支机构入驻平台,累计发布融资产品超过1300个,累计注册企业超过60万家,向中小微企业实际发放贷款总额突破4100亿元。 三是促进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依托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整合与中小微企业融资授信密切相关的纳税、社保、不动产、水、电、气等信用信息,与金融机构充分共享,降低金融机构尽调成本,为金融机构放贷内控审核、风险防范、开发创新信用产品和服务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让信用好的中小企业享受更丰富的融资渠道、更优惠的贷款利率、更便捷的审批通道,实现“信用越好,贷款越容易,利率越低”。同时,依托全国“信易贷”平台大数据技术构建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开展信用评价并与金融机构共享评价结果,为中小微企业享受各类融资服务提供精准画像,助力金融机构增信放贷、精准获客、防范风险。 二、不断完善风险缓释机制 一是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对融资担保行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升融资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和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积极开展业务,为省级、市县融资担保机构分担风险,引导行业降低担保费率,促进行业聚焦支农支小主业,构建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省级再担保、辖内融资担保机构的三层组织体系。 目前,多部门已联合出台一系列文件,推动完善融资担保体系。2020年,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20〕120号),提出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因地制宜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池”,提供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和奖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补充等,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完善风险补偿金管理制度,合理设置托管对象、补偿条件,提高风险补偿金使用效率。2020年,财政部印发《关于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为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增信的通知》(财金〔2020〕19号)《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绩效评价指引》(财金〔2020〕31号)等文件,要求政府控股的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要积极为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增信,降低费率水平。此外,2019年多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开展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工作,对试点城市给予财政资金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或代偿,或用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补充。2020年中央财政向60个试点城市拨付奖励资金23.8亿元。 二是积极发挥信用保险等增信作用。2015年以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信用保证保险服务和支持小微企业的指导意见》(保监发〔2015〕6号)《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19〕8号)《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银保监办发〔2019〕155号)等政策文件,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发挥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增信作用,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2019年,信用保险累计为131.5万家企业提供4.75万亿元风险保障,通过信用保险保单质押的增信功能,助力企业获得银行融资金额2243.6亿元。保证保险累计为106.4万家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使其获得银行融资金额5242.34亿元。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打通制约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难点。 一是持续加强全国“信易贷”平台建设。完善整合各部门各地区、相关金融机构的全国“信易贷”平台,积极鼓励各省市入驻全国“信易贷”平台,进一步推动全国“信易贷”平台与地方平台互联互通,扩大信用信息共享范围,打造符合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二是加快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运用,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稳定、规范、高效的“一站式”服务。扩大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增加关键数据归集,丰富信用数据来源,为“信易贷”提供更加全面的信用信息和评价结果作支撑,提升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的可获得性。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易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在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等领域应用,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完善在线续贷、展期、延期还本付息受理以及贷后监管预警模块,实现“信易贷”业务全流程线上化办理。 三是推动建立风险缓释机制。促进金融机构与“信易贷”平台合作共享,建立一体化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监测预警和提前干预。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多元化的风险缓释机制,降低融资风险。 此外,我们将结合您们提出的意见建议,会同相关部门深化研究全国“信易贷”平台与新型基础设施的关系,积极推进有关工作。 感谢您们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委门户网站(www.ndrc.gov.cn),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信息。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0年9月18日
发布时间:2020/09/18
来源:财金司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