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842号建议的答复
您们提出的关于支持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商自然资源部、文化和旅游部、水利部、铁路局,现答复如下。 黄河全长5464公里,其中山西段全长965公里,占黄河干流总长度的17.6%,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山西是黄河中游和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强调,“山西要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开放中保护”“一定要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近年来,山西大力推进“两山七河一流域”保护治理,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我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会同有关方面编制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在《规划纲要》编制中,我委高度重视发挥山西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研究相关政策诉求,支持黄河山西段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将山西列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支持山西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范围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国家级综合试验平台,旨在通过试验区的探索,形成一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试验区设立事关全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决定设立福建、江西、贵州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同时提出,今后将根据相关改革举措落实情况和试验任务需要,适时选择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验区建设。2018年,中央决定设立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下一步,我委将按照职能,认真研究、统筹考虑您们提出将山西列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议,支持山西更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您们提出的支持山西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范围的建议,自然资源部一直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自2014年以来,累计下达山西省退耕还林还草任务495万亩。2020年上半年,我委联合自然资源部拟定了《关于报送2020年退耕还林还草任务需求的通知》,将在统筹各地报送需求的基础上,核定明确2020年具体退耕还林还草任务。 有关退耕还林范围,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已有明确规定,建议山西省根据文件要求推进实施。下一步,我委将会同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结合您们提出的建议,认真研究扩大退耕范围的可行性,适时向国务院请示。 在我委会同自然资源部印发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已将山西大同、朔州、忻州重要生态区域统筹纳入了“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编制有关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时,进一步考虑您们提出的建议,持续加大对山西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支持力度。 二、关于将三晋文化纳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 对于您们提出的将三晋文化纳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支持山西建设黄河流域高品质文化旅游带等建议,我委高度重视。山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既拥有平遥古城、云冈石窟等重要文化遗产,又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遗产和民俗民间文化资源。在《规划纲要》中,我委将三晋文化作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大力保护传承弘扬包括三晋文化在内的黄河文化,并提出相关政策举措和工作任务。文化和旅游部结合正在编制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及文物、非遗、旅游领域专项规划,深入挖掘三晋文化等黄河流域地域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支持山西依托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等,推出有重要影响的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提高山西文旅产业影响力。 对于您们提出的支持山西开展沁河古堡群世界文化遗产申遗工作的建议,国家文物局将参照世界文化遗产相关标准和要求,指导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山西省文物局论证沁河古堡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提升沁河古堡群的文物保护展示水平。 三、关于将以汾河为主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列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 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汾河保护和治理工作。2019—2020年间,生态环境部累计安排山西省中央环保专项资金89.1亿元,支持汾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和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等。2020年,我委安排山西省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央预算内资金1300万元,支持汾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 对于您们提出的将“七河”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列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的建议,我委已在《规划纲要》中将汾河等山西境内黄河支流作为重点,提出加强水污染综合防治力度、保护修复上游生态系统等重大政策措施。生态环境部结合正在编制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对汾河等重要支流开展综合整治的具体举措。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以汾河为重点积极支持山西七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议山西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研究分析“七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规律,坚持自然恢复为主,合理确定治理范围和目标,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四、关于将晋陕蒙(忻榆鄂)黄河金三角合作区上升为国家级功能平台 山西忻州、陕西榆林、内蒙古鄂尔多斯三市地处晋陕蒙三省区交汇处,是革命老区和生态脆弱区,也是能源资源富集的区域,煤炭储量和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39.6%和32%,天然气探明储量占全国的40%。推动晋陕蒙(忻榆鄂)三市加强协同合作,对于促进黄河中游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对于您们提出的支持三市打造能源区域合作引领示范区的建议,国家能源局将结合“十三五”能源规划的实施和“十四五”能源规划编制实施,持续支持区域能源基地建设。一是加快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指导地方做好煤炭项目建设生产。二是积极推进煤炭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有序开展煤电建设,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三是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持续推进榆林、鄂尔多斯等地天然气增储上产。四是加快推进晋北风电基地、上海庙风电基地建设,督促电网企业落实项目并网消纳,强化风电开发情况专项监管,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水平。五是在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合理安排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项目,满足能源基地电力外送和中东部地区电力消费需求。 对于您们提出的支持三市打造国家级黄河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的建议,我委支持协同保护利用三市游牧文化、农耕文化、西口移民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民间文化艺术等资源,充分发挥文化在三市深化合作中的作用,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已批复设立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涵盖了三市部分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下一步将加强晋陕蒙黄河交接区域的非遗保护传承等工作。 对于您们提出的支持规划建设忻州-榆林-鄂尔多斯高铁、打造提升三市区域现代交通体系的建议,目前该项目已纳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委将积极支持相关部门和地方深入论证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时机,开展好前期工作。榆林至鄂尔多斯段作为延安至榆林至鄂尔多斯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列为2020年计划开工项目,有关方面要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办理前置要件,落实建设资金,具备条件后尽快将可研报告报送我委,我委将通过绿色通道提前介入、加快办理,为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五、关于支持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2017年1月,我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前期工作的函》,明确不再审批古贤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待项目单位完成基础工作后,按程序直接审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提出了下阶段相关工作要求。建议山西省有关方面加快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尽快完成可行性研究,待相关条件具备后,我委将联合有关部门按程序研究办理。 感谢山西代表团对国家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录我委门户网站(www.ndrc.gov.cn),了解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重要信息。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0年9月22日
发布时间:2020/09/22
来源:地区司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