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解读 > 委属单位话发改

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让劳动就业更具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1/07/12
来源: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 打印 ]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这是对“十四五”时期做好劳动就业工作的底线要求。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确定2021年重点任务时进一步强调,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如何让就业更加充分,减少不必要的焦虑感?如何让就业更加公平,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因此,我们既要深刻领会融会贯通,又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全面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体系。

  一、大力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做到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就业不仅是人们谋生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人们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就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未来五年的就业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大力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持续提升经济发展拉动就业的能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完善适应就业创业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灵活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同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扩面提质,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兜牢民生底线,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大力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必须善于布局谋篇,赢得主动、赢得未来、赢得民心

  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就业不仅是14亿人最大的民生,而且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做好未来五年就业工作,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全力以赴。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顺势而为,积极行动。从就业方面看,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劳动者对体面劳动、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展望未来五年,就业工作在面临新机遇的同时,风险和挑战也日益增多。因此,准确研判、全面剖析“十四五”时期就业领域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新变化、新趋势,对做好“十四五”时期就业规划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做好布局谋篇,不仅是避免传统的路径依赖、错失良机的需要,也是不断创新,努力开好局、起好步的需要。

  三、大力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必须坚定必胜信念与信心,不断推进创新、开创未来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没有信心就没有未来。未来五年,尽管就业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突出,但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看到光明,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念。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在经济规模持续扩大的基础上,各领域改革持续深入推进,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持续深化,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和强劲的抗压韧性,经济运行能够稳定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大背景下,未来我国新产业新业态的就业动力持续加强,将为就业增长提供多元支撑。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以指数型发展方式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兴起,营造出新的就业增长空间,也呈现出未来就业的“新常态”。创新创业在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持续加强,逐渐成为促就业的新引擎。为此,我们既要大力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又要着力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四、大力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必须保证就业质量继续稳步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毫无疑问,在确保就业总体平稳的同时,使劳动者就业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是“十四五”时期促进就业的重要政策取向。从就业结构看,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城乡就业人员比重持续提高,区域间就业机会更加均等。从收入水平看,企业薪酬制度和晋升制度更加透明、完善,劳动者工资性收入合理增加,劳动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分配更趋合理、有序,按劳分配原则得到有效贯彻,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劳动报酬增长基本实现同步。从工作岗位看,劳动者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企业和单位工作的员工,就业的稳定性显著提升,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继续维持较高水平,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入城镇后能够实现比较稳定就业,更多劳动者从“危繁脏重”的工作岗位上解放出来,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就业。从劳动保障看,相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企业用工行为进一步规范,劳动者休息休假、培训、劳动保护等各项合法正当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全面提高。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更加健全,劳动关系更趋和谐,进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就业满意度。

  五、大力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必须进一步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实现高素质就业

  政府不是万能的,提升就业质量同样离不开劳动者自身的努力和配合。适应新的职业变化,增强就业稳定性,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必须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订单式定向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推动培训链向产业链聚集,引导职业技能培训更适应产业升级和企业岗位需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紧缺工种专项培训。持续扩大培训规模,推动技能培训更具普惠性、更加均等化。推广“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培训质量。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鼓励更多优质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培训服务,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与此同时,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加强劳动者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培养,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劳动者大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六、大力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目前创业扶持政策涉及方方面面,“十四五”时期需进一步整合资源,凝聚政府与社会的合力,构建统一的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管理和市场等服务。一方面,对于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确有困难的灵活就业人员,可按规定自愿暂缓缴费。对符合条件的灵活就业人员,及时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范围。另一方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推动网络零售、移动出行、线上教育培训、互联网医疗、在线娱乐等行业发展,为劳动者居家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创造条件。

  就业稳则生活安。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体系不仅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支撑。就业优先政策不仅要特别关注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人,而且要关注因技术升级转岗的中年人,还要关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的银发就业问题。就业优先政策既要关注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又要主动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就业优先政策既要关注总量平衡问题,也要关注结构提升和质量优化问题。2021年各地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将就业置于“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之首,以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政策协同配合,拓宽重点群体就业渠道,强化民生兜底保障,促进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让老百姓端稳自己的饭碗。与此同时,全面促进就业优先,我们还要从长计议,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意义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前景十分光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众志成城,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