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解读 > 委属单位话发改

两节消费明显回暖 挖潜提质让消费继续当好经济增长主引擎

发布时间:2020/10/15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 打印 ]

苗露/摄

  当中秋节遇上国庆节,你会怎么过?为了迎接来京过节的爸妈,在北京扎根安家的小孙早在两节到来之前,就已经把行程规划得满满当当。两节当天的聚宝源老北京涮肉先安排上,北京周边游也不能落下,还要带爸妈逛逛商场,给二老买两套称心如意的秋冬新装。

  回老家团聚过节、全家三亚游、内蒙古赏胡杨林情侣自由行……小孙的朋友圈里,众多亲戚朋友过节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但是都离不开两个字——消费。“19年一次的两节,太具有纪念意义了,好好庆祝一下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多玩多买多消费在所难免。”在小孙跟好友聊天的对话框里,类似的话语频频出现。

  小孙的生活圈可谓是两节期间消费回暖的一个缩影。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是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的首个长假,假期期间人们的消费需求集中释放,消费回暖明显,餐饮、旅游、零售等各个板块市场人气旺盛。

  “正如之前所预期的那样,两节假期消费市场确实迎来一波强势回暖,其中旅游消费市场最具代表性,各地的酒店民宿等消费数据都呈现明显的增长,这些都与年初疫情期间的消费市场形成反差。”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局面,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另一方面也与中央及地方多项促消费政策的支持密切相关,这都是长假期间消费繁荣的重要因素。

  消费明显回暖

  此前,美团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秋国庆假期旅游消费预测报告》显示,今年国庆假期的旅游景区消费可能恢复至去年同期90%左右,旅游消费将有望达到疫情后的新高点。滴滴智慧交通发布的《2020国庆中秋假期出行预测报告》显示,随着全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今年两节期间,长距离出游、省内游将明显增加。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前7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1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43.3亿元,旅游行业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黄金周”。

  长假期间,走进北京的博纳影城、金逸影城等各大热门影院,《夺冠》《姜子牙》《我和我的家乡》等热映影片如火如荼上映。在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依然有条不紊抓好落实情况下,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发现,观影的人流热情高涨,排队等待的观众一拨又一拨。

  10月2日晚,小孙带着父母看了场电影,“憋了很长时间没去电影院了,刚好国庆假期有充足时间陪伴父母,一定得一起好好看几场电影。”小孙说。据了解,虽然电影行业已经复工两个多月,但是之前可选的电影有限,而这次国庆档有不少吸引力较强的新片。数据显示,国庆首日电影票房7.27亿元,接近2019年国庆档首日7.96亿元的近年最高票房。相关机构预测,国庆档票房或超40亿元,有望恢复到去年国庆档的水平,从而带动整个电影市场逐步恢复常态。而电影院的热闹景观,体现的不仅仅是院线的回暖,更是文化市场消费的复苏。

  “秋冬季服装、各类鞋帽等商品的销售十分可观,客流比平时多了不少。”北京西单大悦城内一家服装店销售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适逢换季,服装鞋帽类商品销售明显走热,成为国庆长假购物消费的一大亮点。据悉,假期北京各大商超、综合体精心策划,围绕两节主题,开展五花八门的促消费活动,纷纷推出满减、抽奖、抵用券、多倍积分等优惠,在满足消费者节日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活跃了消费市场的氛围。

  国庆中秋假期里,全国餐饮消费也跑出“加速度”。在北京西单华威的美食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就发现,前来逛吃的游客与市民人山人海。许多人左手拿着烧烤串,右手端着大杯奶茶,大快朵颐、边吃边逛,兴致极高。美团最近一周的数据显示,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餐饮在线预订的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7%。上海、北京、成都、深圳、杭州成为餐饮在线预订消费排名前五的城市,火锅、日本菜、烧烤、西餐、江河湖海鲜成为热门品类。

  在深圳欢乐谷景区,许多经典游玩项目排队时间需近两小时;在陕西延安,红色旅游人气高涨;在四川成都,热门餐饮店又开始排队等座……实际上,消费回暖的景象也得到商务部最新数据印证。商务部数据显示,伴随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进入冲刺阶段,各地政策加码、企业集中发力。国庆中秋假期前3天,各地实体商业客流显著提升,消费需求加快释放。据监测,全国购物中心总客流数达3.05亿人次。长假首日日均客流与回暖率最高,日均客流达22966人次/日、回暖率达86.8%。

  有专家表示,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的到来,再叠加中秋与国庆黄金周,消费意愿进一步提升是大势所趋。前期“六稳”“六保”政策红利持续显现,企业经营逐步恢复正常,供给能力也会持续改善,这将给消费加快恢复带来切实支撑。

  各地促销费“花样迭出”

  早在两节前,商务部就发布消息称,中秋、国庆假期期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主要参与企业将开展1300多场促消费活动。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企业将广泛参与,让广大消费者切实享受到优惠和实惠。据介绍,此次消费促进月期间,各地和重点企业、金融机构“量身定制”了一系列优惠促销政策。在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多家大型电商平台将推出节庆消费券、中秋美食节等促销活动,部分平台还将设立消费扶贫专场促销。

  实际上,不止是中央加码促销费,各个地方在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成效、加快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同时,积极优化市场供给,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有力促进了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动消费加快好转,北京市、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等地再次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例如,北京市发放3亿元餐饮外卖消费券;甘肃省安排消费促进资金3.32亿元,支持发放消费券,实施奖励补贴,促进全省消费提质增效等。

  除了发放消费券,多地也纷纷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近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江苏省汽车消费政策意见的通知》,出台了8条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意见。包括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延长2年、给二手车经营企业减税、鼓励汽车消费信贷支持等。

  此外,两节期间,各地也为游客准备了大量优惠措施。贵州省内开放的A级景区面向全国游客推出景区门票挂牌价五折优惠(不包括温泉景区和景区内特许经营性项目),游客通过“一码游贵州”平台预约购票,可享受门票四折优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财政厅联合制定2020年A级旅游景区减免头道门票政策,覆盖双节假期,实行“三免一补”旅游景区门票优惠政策,包括对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线医务人员,景区门票全免。

  值得一提的是,两节期间各大景区和商圈也纷纷“上新”。湖北开展非遗“六进”活动,让游客尽情品尝、欣赏、体验和购买各种好吃、好看、好玩、好用的非遗产品;北京首发节、时尚夜京城、畅游京郊等商业品牌和文化旅游活动组织电商平台和重点商圈,推出国潮新品发布、网红探店、品牌联动促销;西安曲江大悦城推出“东方时辰——国韵大赏”主题活动,以文化旅游带动商业繁荣等。

  消费潜力有待深度挖掘

  虽然两节期间消费回暖明显,但是当前经济运行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那么应如何进一步推动消费加快好转,加速消费增长?

  有专家表示,应鼓励企业千方百计创新发展,以高品质的商品和便利的服务去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打造消费增长的新亮点。一方面,应鼓励企业加快提升研发能力,顺应消费发展的新趋势,以更好的品质、更新的功能、更美的设计和更便利的服务,来满足消费升级的新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应加快新渠道建设,特别是要抓住线上消费高增长的风口,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的营销方式,提升和改造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提高收入是稳消费促消费的核心与根本。“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消费是增长的支撑。后疫情时代需要以内需为经济发展根本动力,而扩大内需依赖于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没有收入的提高,就没有消费的扩大,更没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认为,“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有必要继续制定‘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并将之列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这是从根本上激活消费、持续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必将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畅通国内大循环产生积极影响。”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认为,未来的消费政策可能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促进供给与需求结构之间的匹配;另一方面,从标准与制度等相关领域着手,为消费者提供更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使消费者愿意消费敢于消费。(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公欣)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