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解读 > 政策解读

综合运用价格调控手段 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国家计委副主任汪洋同志就有关价格问题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00/02/22
来源:
[ 打印 ]
  一、近两年来我国价格总水平出现了持续下降的态势,截止1999年12月份,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已连续27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已连续21个月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请您谈一谈导致我国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国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的决定性因素是我国社会供求总量平衡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部分商品出现了供给相对过剩。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连续获得好收成,粮食和其它主要农产品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成为我国价格总水平持续下跌的重要原因。另外,多年来低水平重复建设产生了大量过剩的生产能力,造成了相当多的工业品供大于求。近年来,尽管国家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但不少商品的库存水平仍在提高。相对于供给而言,需求虽有增长却仍显不足,尤其是最终消费需求增长乏力。这一方面是受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放慢,消费能力不足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保险制度等各项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不仅直接分流了居民的消费品 购买力,而且使人们对未来支出增长的心理预期进一步增强,导致即期消费倾向下降。

  价格总水平下降与国际市场环境也有密切联系。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前一段时间出口市场不景气,加剧了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近两年来全球农业生产形势普遍较好,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原糖价格等多数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都有了明显的下降,这对我国进出口商品价格及国内价格总水平走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价格总水平的下跌也有产品成本下降的因素在发挥作用。一是国家为减轻企业负担,促进消费采取了多项措施,如整顿市场价格和收费秩序,取消几百种乱收费,多次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降低电信、粮食、棉花等一些商品价格,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二是科学技术进步使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有了明显下降;三是近年来我国市场化体系建设、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使商品在流通领域所需时间较以前明显缩短,商品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另外,我们也应看到,在前几年通货膨胀时期,受供求关系及一些人为哄抬等不合理的因素影响,粮、棉、钢材等许多商品价格出现过度上涨,随着近几年商品供求关系的极大改善,这些商品价格中的不合理上涨因素逐步被剔除,不少商品价格因此有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这些因素对价格走低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对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生产力进步是有利的。

  二、请问今年价格总水平能否走出下降通道?

  答:我国价格总水平持续走低是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在价格方面的综合反映,2000年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也主要取决于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合理确定2000年价格总水平调控的预期目标,引导市场投资与消费信心,抑制通货紧缩,促进景气回升,是经济和价格工作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确定国家调控价格的预期目标来说,我们希望今年价格总水平停止继续下跌的趋势,并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转负为正,以合理引导社会消费预期。

  我们认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转负为正是可能的。主要理由是:1、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同时将继续采取措施大力开拓城乡消费市场,促进居民消费增长。2、为疏导价格矛盾、促进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在充分考虑企业和居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国家及各地将继续出台交通、房租、教育等方面价格调整措施。3、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减弱,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增长步伐加快,世界经济环境的好转可能会带动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出现缓慢回升。目前,国际市场上一些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已出现了回升的迹象。从去年8月份起,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与环比指数均出现了趋升的迹象。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幅度仅为0.2%,而去年同期为1.2%。环比则上升0.9%,比去年1月份高0.7个百分点,也高于1998年1月份的水平。北京、上海、山西、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海南、广东、湖南、西藏等12个地区的居民消费价格已开始转为上升状态。

  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费价格回升也有一定难度,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价格总水平回升的因素,主要有:1、2000年我国主要食品供过于求的形势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尽管食品价格下降的空间已不大,但回升的可能性也不大;2、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和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难度加大;农产品价格全面低位运行使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影响到居民消费能力增长。

  三、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发挥价格杠杆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请问今年价格工作在促进国内需求增长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1999年,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发挥价格这一重要经济杠杆在经济发展中的调节作用,采取了降低农村电价、电讯价格、整顿药品价格和清理整顿涉企收费等一系列价格政策措施。通过整顿农村电价,使农村电价平均每度降低1毛钱,使农民全年共减轻电价负担230亿元,促进了农村家用电器的消费增长;由于降低电讯价格,电讯消费市场迅速扩大,电话用户比上年增长36.7%,扩大电信消费380亿元;三次降低药品价格,整顿药品流通秩序和降低流通环节高折扣,有效降低了药品价格,减轻居民药费负担52亿元;第二批降低468项收费标准,为企业、居民共减轻负担30亿元。提高电气化铁路货运电力附加费标准,为铁路增收18亿元;提高邮政收费标准,为邮政部门提供建设资金16亿元,支持了铁路、邮政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高中、大学学费标准,支持扩大招生,促进扩大教育消费。去年1-10月份,通过价格监督检查,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22.84万件,查处违法所得金额27.18亿元,上缴财政8.14亿元,退还用户6.32 亿元,对减轻企业负担、促进需求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0年国家将继续实行积极的价格政策,努力促进需求增长,将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进一步清理抑制消费的价格政策,通过改进作价和计价方法,促进居民增加消费。继续降低住房、药品价格和农村电话月租费、通话费,减免汽车购买、落藉、使用等环节的收费,促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大力整顿旅游价格,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对居民超过一定数量的用电实行价格优惠以扩大电力消费;对部分铁路路段的客票实行季节和时段浮动价格;继续清理整顿各种与居民消费有关的收费项目,对现有收费标准进行重新审核,能降低的降低,能减免的减免。

  2、继续采取支持投资的价格政策,通过调整价格和收费为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筹集资金。在充分考虑企业和居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将适当提高天然气、水利工程供水、城市供水、城市公交等价格和教育收费等收费标准;并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逐步提高污水处理费标准,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等第三产业发展。同时,通过对相关行业、产品及时调价、定价,以合理的价格、收费来引导社会投资方向,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向政府鼓励、经济发展需要的建设项目。

  3、进一步清费治乱减负,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减轻企业和消费者负担,为扩大需求和启动消费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今年国家将开展八项价格、收费检查,分别是:全国电力行业价格专项检查,全国公安部门收费专项检查,旅游行业价格检查,住房价格和物业管理收费检查,小轿车价外收费检查,教育收费检查,涉农收费、粮食价格、烤烟价格检查,及对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的复查。

  四、如何利用价格手段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答:由于目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所占比重近50%,农产品及副食品价格持续下降是导致近两年价格总水平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农产品生产过剩、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不仅影响到我国价格总水平的止跌回升,也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引导资源配置的重要信号。价格杠杆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为促进粮食、棉花产销平衡,国家于去年放开了棉花收购价格;降低了市场销售不畅的粮食品种的定购价和保护价。今年,国家将继续运用价格政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减少粮食保护价收购品种,加大实施优质优价、按质论价政策力度,较大幅度地拉大粮食优质品种和劣质品种、高等级与低等级之间的差价,从而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农民和农业生产是进入市场调节比较早的领域,农民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映是比较敏感的。但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并有较强的季节性反应,农民往往是根据上一季节的市场供需价格信息调整下一季节的种植结构,整体跟从式调整明显,个性化调整不强。因此,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还在于对农民加强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努力改进价格信息传导机制,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价格信息,提高价格信号的反馈水平,通过向农民发布国内外重要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促进搞活农副产品流通。

  五、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市场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扩大,这对我国国内价格总水平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国政府在对价格的管理和干预方面应如何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

  答:如果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及部分商品关税的降低将使一些价格“外低内高”的国际市场商品流入我国市场,会对我国国内价格总水平产生一定的向下拉动作用。但这种影响不会太大,因为目前国际市场商品既有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的、也有高于国内市场价格的,如目前我国大部分家电产品价格已经低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国外家电产品的进入不会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水平产生影响。根据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我国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减让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国际市场价格比国内市场价格低的商品进口也存在着一个逐年增加的过程。因此,从总体上看,近两年由于入世而导致国外商品进口大增的可能性不大,由于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主要商品价格不会有大的变动,所以“入世”对今年我国的价格总水平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后,客观上要求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工作更要和国际接轨。价格工作也要适应这一形势变化,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和调控机制,特别是要根据世贸组织基本原则的要求,加快对现有价格法规、规定的清理工作,并抓紧制定一批与《价格法》相配套的反价格欺诈、价格垄断、价格歧视方面的法规。我国的企业和居民也要及时了解世贸组织关于价格方面的条款,以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价格竞争。

  六、据了解,从今年开始我国公布和使用价格统计指数改为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主,请问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答:经国务院批准,从今年开始价格统计指数的公布和使用将从商品零售价格为主改为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主。这样做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主要反映居民消费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而居民消费价格不仅反映居民消费品零售价格的变动,也能反映居住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所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经济发展和居民支出变动的状况;2、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均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动幅度,我们改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主有利于与国际惯例接轨,也有利于我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进行比较和分析;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市场价格实际变动情况,有利于改善价格总水平调控。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