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

第一章 第二节 发展历程之三:桌面互联网时代的线上共享

发布时间:2019/06/28
来源: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
[ 打印 ]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共享经济大规模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然而,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并不是沿着传统“共享使用”的商业路径继续延展的,而是基于其信息交互的特征,从可数字化产品或服务的线上共享开辟出新的空间。互联网天然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信息资源的传播速度更快,辐射范围更广,使用成本更低,知识、技能等信息资源的线上共享行为应运而生,逐渐发展成为共享经济的雏形。该阶段的共享行为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共享行为向社会所有主体全面开放,二是集中于无形的信息资源,三是采取线上共享的方式进行。具体来讲,这一阶段的共享主要包括知识免费共享和技能有偿互助两个领域。

  在知识共享领域我国起步较早,2004年新浪爱问和豆瓣网成立,2005—2009年间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相继出现,2010年知乎和果壳网也相继面世。此阶段,我国知识共享领域的商业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搭建信息平台的方式收集知识、储存知识、传播知识,以此促进不同主体间信息和知识的交互。相关企业并未将知识共享平台作为主要的业务收入来源,其更多的是以近似公益性质促进知识的免费共享和普惠共享,通过这一方式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该企业并使用企业提供的其他业务模块或增值功能。

  在技能共享领域,2006年猪八戒网和威客中国相继成立,两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均是聚焦于技能有偿互助,通过悬赏或招标的形式将个人技能与市场需求进行对接。技能共享领域主要涉及创意设计、文案写作、程序开发等多个细分市场,个人能够将创意、智慧、技能等无形资源通过线上交易的方式实现价值创造。自2006年兴起以来,技能共享始终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企业数量和交易规模双双增长。截至2016年底,猪八戒网十年间共完成订单1319万单,实现交易额310亿元,孵化企业2万家,带动就业9万人。

  2000—2010年间知识技能领域的共享行为已初见端倪,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全面开放、聚焦无形资源、进行线上交易成为这一阶段共享行为的三大显著特征。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共享行为商业模式较为简单,涉及资源品类单一,线上线下联通不畅,共享行为尚未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大规模、深层次的影响,因而此时共享经济还是处于发展的雏形阶段。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