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

清洁能源合作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张靓丽名片

发布时间:2021/11/30
来源:中国网
[ 打印 ]

  近日,北方国际克罗地亚塞尼风电项目建设完工。该项目在疫情期间坚持施工,是克罗地亚目前规模最大的风力发电场,每年可新增供电约5.38亿度,将有效弥补该国电力缺口,提高清洁能源占比,为当地创造就业和税收。塞尼风电项目是中国-中东欧清洁能源合作的一个缩影。双方开展能源合作9年来,呈现出全面铺开、多点开花、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以可再生能源开发、能效提升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项目日益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张亮丽名片。

  中国—中东欧清洁能源合作成为中欧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东欧地区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但相比于欧盟,可再生能源占比仍存在差距,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双方清洁能源合作促进了中东欧经济发展和地区平衡,缩小了与西欧在清洁能源转型方面的差距,有助于中东欧国家提升自身在欧洲的地位。此外,中东欧国家受到欧盟影响巨大,能源投资政策和环境与欧盟趋同,是中国企业走向欧盟的试验场和试金石。在中国-中东欧经贸合作框架下,能源项目投资规模一直名列前茅。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上,中东欧国家推出86个项目寻求投资,其中新能源成为亮点。虽然中国企业在该地区能源项目投资并非一帆风顺,但在不断磨合和摸索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进一步打开发达国家市场奠定了基础。

  中国—中东欧清洁能源合作为地区发展和疫后绿色复苏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中东欧地区GDP增速高于西欧,能源供需矛盾不断显现,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增加,2019年能源进口超过40%。同时,部分中东欧国家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仍显著低于欧盟2030年目标,清洁能源转型步伐亟需进一步加快。中国企业利用自身在装备、施工和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持续增加风电、光伏等领域投资,探索在核电方面开展合作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信守承诺,守正创新,在疫情稳定后,克服重重困难开工建设。在中国工人因疫情无法及时抵达的情况下,以北方国际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最大限度实现用工、采购和咨询服务本地化,保证了项目如期、高质量完工,为中东欧疫后快速复苏和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中国企业还动用一切渠道为中东欧国家提供抗疫物资援助。疫情之初,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相继为9个中东欧国家捐赠5.4万个医用口罩。

  中国—中东欧清洁能源合作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抓手。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都面临发展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任务。比如,塞尔维亚今年批准了《气候变化法》,计划到2050年建成低碳型社会。中国企业响应中国政府号召和所在国需求,推动大量可再生能源项目进入规划、建设和交付阶段。据统计,今年2月,由正泰新能源总包的波兰51.5MW光伏电站首批项目并网,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万吨。今年5月,由中国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投资的匈牙利考波什堡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近日正式启动投运,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特别是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和承诺不在海外新建煤电项目后,中国企业对中东欧地区清洁能源产业投资热情进一步提升。中国-中东欧清洁能源合作必将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

  在今年2月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呼吁推动“绿色发展”,以2021年“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年”为契机,深化绿色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交流合作。中国企业正在抓紧落实习近平主席的指示,进一步深化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合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中东欧国家一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