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湾区通”工程正在稳步推进。超级工程跨海穿洋,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机场扩建,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备受瞩目;“湾区通办”,粤港澳大湾区身份认证等信息资源共享互认。“硬联通”、“软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正日益便利。
今年6月份以来,超级工程深中通道项目不断取得重大进展:伶仃洋大桥东、西两座主塔相继封顶,海底沉管隧道的第11个管节在36米深的海床上成功沉放。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个世界级跨海通道集群工程,它全长24公里,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从目前的2小时缩至20分钟左右。
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航空、航运资源配置也正优化,助推大湾区内生产和创新要素快速流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项目各项建设正顺利推进,将成为集航空、公路、高铁、城轨为一体的交通综合体,从白云机场出发,只需20分钟即可到达广州火车站,并通过密集的交通网快速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项目也取得新进展。在该项目的新通关模式下,传统“转关模式”精简为“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过优化海关监管流程,粤港澳大湾区沿海沿江分属不同关区的港口,可共享港口代码组成一个“湾区组合港”,货物在各码头间直接通过水路调拨。
在“湾区通”工程推进过程中,广东不断促进公共交通、通讯资费、信用信息、电子支付等领域标准互认、规则衔接、政策互通,便利粤港澳三地群众交流交往。今年4月,广东江门市与香港、澳门地区开设“跨境通办服务专区”,澳门企业与群众“零出关”即可办理不动产登记等300多项江门政务服务事项。“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在“湾区通办”方面还将推出更多便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