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壮举——“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巡礼 > 媒体视角

“媒体看易地扶贫搬迁”系列报道之二十:搬出“穷窝”换新貌——河北坝上易地扶贫搬迁走访记

发布时间:2020/06/23
来源:振兴司
[ 打印 ]

  编者按: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十三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搬迁安置和后续扶持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效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和地方有关重点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为充分展现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现推出“媒体看易地扶贫搬迁”系列报道。

  “媒体看易地扶贫搬迁”系列报道之二十

搬出“穷窝”换新貌——河北坝上易地扶贫搬迁走访记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怡安社区,68岁的易地扶贫搬迁户申明星家里,摆放着两张十分引人注目的照片。

  一张是他和老伴姚桂琴的婚纱照。那是老两口搬到新家后,政府工作人员帮他们补拍的。“好像这日子又重新过了一回似的。”申明星说。

图为申明星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前的旧宅

  一张是原来老宅的纪念照。照片中低矮的土坯房和坍塌的院墙,让姚桂琴心生感慨:“以前那种墙不挡风、房不遮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啦,俺要把这张照片传下去,让家人永远记着是怎样过上今天的好生活的。”

  申明星原来住在康保县照阳河镇黑坝沟村7号房自然村,一家三口守着12亩贫瘠土地过生活。“十年九旱,一年水灌,收成全看老天爷脸色,房子破,日子苦,看不到希望。”申明星说,是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他们一家人的生活。

  位于坝上地区的康保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河北省确定的10个深度贫困县中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县。

  康保县县长魏红侠说,近年来,康保县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常住人口不足200人的村庄有223个,常住人口最少的自然村不足20人。“房堵窗、户封门、村里见不到年轻人”成为普遍现象。为此,康保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统筹谋划,强力推进。

  2019年,康保县全部完成“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搬迁11766户29315人,其中城镇化集中安置占比94%以上。

  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申明星一家三口,2018年8月搬进了县城怡安社区一套75平方米的安置房。他说,老家的宅基地复垦后连同承包地流转了出去,他们还被安排了小区保洁员的公益岗位。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心里踏实。

康保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怡安社区

  怡安社区也是河北省目前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社区建有95栋小高层电梯楼,安置了来自康保县94个村的7161户20110人。小区一公里范围内有医院、中学和经济开发区,居民就业、就医和上学十分方便。

  和康保县一样,河北坝上的张北县、丰宁县等地,也都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贫困的有力抓手。

  张北县搬迁了4204户9426人,其中大部分集中安置在县城。“拆了老家的土房,换了县城的楼房,挪了‘穷窝’,换了新貌。”张北县大河镇中华村59岁的刘常福说,“国家给咱创造了这么好的发展条件,自己得把日子过得更好。”

丰宁县人才家园安置区及配套产业园区航拍图

  丰宁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拔穷根”的头号工程。为帮助搬迁人口就业,该县对28个安置小区全部配建产业园区,实现“一区生四金”,即自主经营挣现金、入股分红挣股金、就地务工挣薪金、土地流转得租金。

  截至2019年11月,河北省规划建设的40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全部交付使用,30.2万人(含同步搬迁人口16.6万人)全部实现搬迁安置。目前,各地正在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新华社记者 闫起磊)

转自新华社(2020年6月18日)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