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三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扎实推进。经过五年来的不懈努力,“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全国960多万贫困搬迁群众乔迁新居,有效解决了“十三五”期间近1/5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为充分展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给贫困家庭和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变,现推出“搬迁群众说变化”系列报道。
我叫卢保益,今年54岁,出生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五村镇巴某村巴弄屯,那里的交通、饮水、电力等基础条件差,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属于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在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如今,我不仅在县城拥有一套宽敞明亮的住房,还在安置点创办就业扶贫车间,带领乡亲们一同创业脱贫奔小康,过上了好日子。

图为卢保益(右一)和家人在新房里合影
我父亲于2014年3月因病去世,母亲是一级残疾人,长年需要人照顾,妻子陆荣兴是四级残疾人,无法干重活。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家庭的所有开支全部落在我一个人的肩上。这些重担,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始终压在我的身上,其中的心酸苦楚难以言说。
2001年,为了挑起生活的重担,改变家庭的困境,我把年迈多病的父母和幼小儿子交给了残疾的妻子,带着亲人的期望,带着改变生活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走出大山,到广东打工。一个人长年在外漂泊、居无定所,看到城里的小孩在城市小区里快乐地奔跑玩耍,我也想拥有稳定温暖的家,这也成了我和家人最大的愿望。
2015年,我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当听到工作人员进村宣传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我立即报名申请,很快于当年被确定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2017年底,我如愿分到了一套位于田阳老乡家园一期73平方米的安置房,有厨房,有阳台,还有独立的卫生间。我感觉人生就好像做梦一样,愿望真的实现了!
我母亲于2018年3月因病离世,家中只剩下妻子和儿子,这让在外务工的我产生了回家的念头。但我心里也矛盾,如果回家就意味着要放弃多年的闯荡成果,继续呆在广东务工又时刻挂念担心家人。正在犹豫不决,生活又出现了转机。2019年,田阳区招商局派人多次到广东宣讲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落实创业激励政策,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身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得知家乡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消息后,我非常兴奋。为实现顾家与工作两不误,我义无返顾地回到了老家田阳。
令我和妻子感到欣慰的是,2020年4月1日,儿子从广东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当上了田阳区那满镇派出所的一名辅警,我们再也不用为他的工作感到发愁。
我利用多年来在广东电子厂打工学到的技能,以及积累的人脉资源,决定在老家创办扶贫车间。我向银行申请了创业贷款,在田阳老乡家园安置点创办了“田阳益兴电器有限公司扶贫车间”。目前,车间一共吸纳30多名搬迁劳动力就业,工人每月可拿到工资2500元左右。公司分为两个车间,一个主要生产排气扇和电机,排气扇月产量可达3000个左右,电机月产量可达30000个,产品主要销往河南郑州和陕西西安。另一个车间主要生产手机皮具,月产量可达到6000个左右,产品主要销往中国台湾。

图为卢保益(右)在扶贫车间查看产品质量
开创扶贫车间,不仅解决了部分搬迁老乡的就近就业问题,增加了大家的家庭经济收入脱贫致富,也促进了公司的发展,我们公司每年纯利润可达到20万元以上。
我,一个从大山走出来的返乡创业农民工,通过国家的易地扶贫搬迁和后续扶持好政策,带着家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在创业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其他搬迁贫困户就业脱贫,带领家乡搬迁群众一起创造美好生活,感恩共产党,感谢习近平总书记!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搬迁群众 卢保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