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国家税务总局广州市税务局以纳税信用管理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在全省首创“广州税信码”电子名片,实现纳税缴费信用信息“一码集成、动态展示、多场景应用”,指导南沙区税务局依托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创新“税信码”跨领域应用新模式,推动纳税信用与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海关监管等领域深度融合,破解传统纳税信用证明“数据共享难、信用互认难”等难题,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信用体系建设纵深推进贡献“税务力量”。
一、打造“一码集成”数字化载体,高效展示信用数据,实现信用数据“随身带、随时用”
(一)信用数据“上链集成”,筑牢信息安全基石。“税信码”数据直接来源于金税三期核心征管系统、电子税务局等官方平台,整合税收数据与跨部门监管数据,实现存证不可篡改,数据“可用不可见”。相较于传统纸质证明单次开具、保存不便,实现一次授权、动态更新、全域通用,成为广州市逾百万纳税人“数字化信用身份证”。
(二)信用画像“一键展示”,适配多元场景需求。纳税人按需选择展示内容(如纳税信用级别、近三年纳税总额、企业资质和信用评级等),根据融资或招标投标等不同需求,灵活生成信用画像。目前,“税信码”可展示3A/5A纳税人、高新技术企业等身份标签,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社保费缴纳等模块持续丰富,衍生的“涉税专业服务信用码”更拓展了涉税服务领域场景,截至目前,累计提供查询服务近50万次。
(三)信用证明“一码通认”,打破信息壁垒限制。支持纳税人自行或授权推送“税信码”至政府部门和其他机构,各部门在数据沙盒环境中安全共享交互信息,企业扫码即可完成信用证明,平均业务办理时间从原来的1小时内进一步压缩至1分钟内,为税务部门、相关单位、纳税人等各方减负,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二、构建“一码共育”协同机制,跨域拓展管理矩阵,纳税信用“单独管”走向“共同用”
(一)突破信用制度壁垒,形成协同共治范本。广州市、区两级税务部门以“税信码”为抓手,牵头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加强跨部门信用合作 创新纳税信用结果应用场景 支持高信用企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建立“1+N”跨部门协同机制,明确数据共享、场景拓展、联合激励等8项具体任务,形成“让纳税信用数据可用、好用、有用”的闭环协同体系。
(二)畅通联动培育渠道,厚植企业成长沃土。多部门共建“高信用联育”机制,筛选3A/5A级纳税人、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等优质主体,对“高信用经营主体培育池”实施定向培育。以南沙为例,该区税务局联合区国资局、各镇街建立“信用培育白名单”,对潜力企业开展专项辅导,2025年1297户企业提升至A级。通过“税信码”实时监控信用波动,自动预警异常行为,有效避免信用透支,以税务背书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任。
(三)集成贯通应用场景,打造“亮码即享”便利生态。依托“1+N”跨部门协同机制,高信用企业“亮码”即可在政务服务、融资支持、海关通关、诉求响应四类场景享受便利,如“免预约优先办”、“容缺预受理”、“贷款额度自动测算”、“简化查验流程”及“24小时涉税诉求响应”,实现“信用换便利”。
三、提升“一码通办”增值效应,持续释放信用红利,增强企业“诚信获得感”与“发展动能”
(一)以促进合规经营为引导,诚信纳税氛围持续浓厚。“税信码”作为企业“信用体检报告”,充分便利诚信纳税人的经济活动,通过推行“园区信用自治”模式,在广州南沙湾、庆盛等重点产业园区,利用“税信码”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分级管理,引导园区建立内部信用激励约束机制,诚信纳税、合规经营的良好生态逐渐形成。
(二)以培育高信用为导向,营商环境质效持续提升。以南沙为例,181户3A/5A级纳税人纳入“高信用企业培育池”,辖区内广船国际有限公司通过联合培育机制成功申请成为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高信用企业培育池”力促A级纳税人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度,南沙纳税缴费信用A级纳税人数量增长25%,推动税源稳定增长,实现税收与企业发展良性循环。
(三)以激发市场活力为目标,企业信用获得感持续增强。广州市、区两级税务部门携手金融机构开展“信用资产融资支持”行动,依托“税信码”提升信息实时性、安全性与精准性。截至目前,广州市“银税互动”项目已为37128户次纳税人累计投放贷款金额290亿元,南沙区已为逾550户次纳税人累计投放贷款金额5.2亿元,助力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政策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