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山东省滨州市坚持以承诺为凭、以信用作保、以监督兜底,对能取消的押金事项一律取消,无法取消的采取信用承诺替代,以“四化”机制的深度融合,依法推进“无押金城市”建设。改革以来,累计退还、免缴押金27亿元,受益人数达679.5万人次。
一、突出“系统化”,建立全链条工作体系
对市域内押金事项全面摸排梳理、逐一归纳分类,整体性谋划,打造“1+1+4”工作体系,做到纲举目张、有的放矢。
(一)形成一套“攻坚方案”。制定创建“无押金城市”实施方案,作为总体性指导文件,各级各部门主动认领任务,分领域、分地域细化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上下联动、左右协同抓推进抓落实。
(二)建立一张“管理清单”。建立押金事项管理清单,将摸排总结的16个“无押金”服务高频事项纳入清单,逐项明确名称、定义、场景、信用等级要求、适用条件等属性,对押金事项收取方式、收取主体、收取金额等实行动态管理、过程管理、销号管理。
(三)明确四条“实施路径”。对纳入管理清单的16项高频押金事项,精准分类施策。其中,依法清理2项、直接取消5项、信用替代5项、加强监管4项。
二、突出“数字化”,联通全领域信息网络
强化信用信息归集,打造“无押金”事项知识库,深入拓展应用范围,聚力抓好信用信息、信用档案、信用积分三个着力点。
(一)信用档案一人一档。根据《全国公共信用信息基础目录》,依法依规全面梳理常住人口数据库等自然人基础信息,为全市常住人口建立“一人一档”,归集信用信息数据7.1亿条。
(二)信用积分动态调整。印发《滨州市个人信用建设实施意见》、《滨州市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设置AAA级到D级6个信用等级,实行个人、企业信用积分动态调整。
(三)信用分级差异准入。根据信用等级对于相关押金事项参与企业和群众进行分级管理,具体场景需达到相应信用等级才能享受免押金服务,达不到相应信用等级则不免押金。比如,“信易医”、“信易住”需达到1000分以上,其余场景需达到950分以上。
三、突出“应用化”,强化全环节平台支撑
强化数据赋能,建设市“信用无押金”平台,让“无押金”应用场景可观、可得、可控、可用。
(一)“面”上建平台,实现服务集成。在“无押金”事项知识库的基础上,建设市“信用无押金”平台,与医保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宾馆住宿系统、银联系统、部门监管系统等管理系统相互关联,信用就医、信用住宿、信用借阅、信用停车、人才公寓信用租赁、养老公寓信用租赁6个领域已实现一键查询、网上办理。
(二)“线”上找问题,实现问题导向。聚焦民生关注问题,重点性攻坚突破。比如,将“住院押金”作为免押应用的主要着力点之一,探索推出“信用就医”和“直接取消住院押金”两种模式,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全市119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免收住院押金,累计减免住院押金9.9亿元。
(三)“点”上攻难点,实现靶向发力。积极打造让企业受益的营商环境,落实政策支持、企业轻松的政策导向。比如,在“投标押金”方面,“融e办”功能平台实现企业使用电子保函替代投标保证金,为3858家企业减轻资金占用压力8.4亿元。
四、突出“生态化”,构筑全方位机制保障
推动数字政府整体联动、自我成长,打造“信用无押金”城市生态圈。
(一)多元应用扩领域。以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为核心支撑,全力推动信用应用向公共服务全领域延伸拓展,鼓励行政机关和社会机构多元化开发“信易+”等“无押金”使用场景。积极探索区域间场景互通的机制,与已建立城市信用分的地区开展信用建设战略合作,促进区域间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信用评价互认、信用奖惩协同,扩大“无押金”服务的覆盖范围。
(二)具体应用强操作。聚焦“信用无押金”服务的实操性与便捷性,推动信用系统与重点领域管理系统深度融合对接,将“信用无押金”系统与医保、HIS、宾馆住宿、银联、部门监管等管理系统进行关联,为“无押金”服务夯实平台数据支撑保障。
(三)长效制度重管理。定期梳理、调整和更新押金事项管理清单,加快推进线下“无押金服务”场景向线上平台迁移,押金管理部门与平台每月同步推送事项运行数据,纳入信用信息数据库统一管理。完善失信惩戒机制,根据使用主体履约状况,动态调整信用等级,联合市场监管、金融风险管理等部门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