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江西省九江市积极探索“以数筑基+用信换利+以教促诚”三位一体的民营企业增信新路径,着力破解信用信息不共享、用信场景不丰富、信用修复不及时等难题,为民营企业疏堵点、增动能。
一、打通数据壁垒,构建信息共享“一本账”
(一)夯实数据基础。由市级统筹推进信用中国(九江)平台建设,支持全市13个县(市、区)建设信用子站,统一标准化接口,实现市县一体多元引流、一网通办。建立数据归集周监测机制,打破部门间“信息孤岛”,截至目前,信用平台已归集信用信息1.1亿条,有效支撑信用信息与民营企业经营深度融合。
(二)扩展特定信息。以民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传统的企业注册登记、行政处罚等基础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归集纳税、水电气、不动产等特定数据230万条,为民营企业信用增级提供多维度数据支撑。
(三)深化数据使用。将生产数据、主营业务等经营管理信息纳入企业增信考量范畴,对建筑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信用评价,在食品安全等30个领域实现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据信用等级动态调整抽查比例,2024年全市“双随机、一公开”A类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率”达99.9%。
二、推动信用赋能,实现企业成本“双重降”
(一)减少时间成本。在40个领域推行以公共信用报告(证明版)替代无违法违规证明,归集并公示审批替代型、容缺预受理型等7类信用承诺83万余条,有效节省民营企业办事时间成本。九江市生态环境局等15个市直部门分别建立诚信企业“无事不扰”正面清单,对清单内企业只进行触发式检查。
(二)降低融资成本。健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实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降低企业停贷抽贷断贷风险。2025年1—9月,累计为2.6万户小微企业放款336.6亿元,新增首贷户1139户、首贷金额29.4亿元。截至2025年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39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5%;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264.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3.4%。
三、完善信用修复,筑牢诚信经营“新生态”
(一)加强合规指导。实施“三书同达”,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同步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合规建设提示书,推行政策辅导、行政建议、规劝提醒等柔性执法措施。在公安、消防、应急管理等10个涉企执法领域,推行全过程合规指导,引导企业合规守法经营。
(二)优化修复机制。高效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在交通、生态、住建等重点领域设立“信用修复”专窗,通过“三微一端”、走进商协会活动等渠道,建立“早发现、早预警、早修复”风险防范等机制,常态化开展企业信用监测预警,引导民营企业及时主动修复失信行为。2025年1—9月修复信用信息2626条,同比增长108.7%。
(三)强化守信激励。推行“白名单”企业培育机制,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11个重点领域筛选优质企业117家,非必要不上门检查,并明确信用降级等8类退出情形,引导激励企业持续合规经营。建立涉诉企业信息澄清机制和司法信用数据共享机制,制定出台《信用修复和信用承诺实施办法》,全市两级法院发布失信名单2106家,督促企业重塑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