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地方动态

广东广州:从“广州试点”到“湾区标杆” 以智慧通关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

发布时间:2025/10/15
来源:法规司
[ 打印 ]

  广东省广州市聚焦智慧口岸建设,积极开发、拓展人工智能在海港、空港的跨境贸易应用场景,以数据共享赋能口岸智能监管,打破口岸相关部门、报关企业、船代、港口等各方主体间的信息壁垒,将企业从传统通关模式下的人工跑腿、办单、报关等环节中解放出来,显著提升通关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切实解决外贸企业的痛点、堵点、难点,助力大湾区外贸高质量发展。

  一、科技赋能铺就“智慧服务”新路径

  (一)拓展AI应用场景,推动服务智能升级。广州“单一窗口”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正式上线“移动端+PC端”“单一窗口”AI智能客服“穗e窗”,更新AI智能客服业务知识库,确保准确解答各类业务问题。2025年1—8月,更新业务知识库5000余条,接入服务量近7000次。

  (二)“AI+大数据”技术破局,打造外贸企业数智导航。推出“单一窗口”商品智能预归类服务,依托海量进出口贸易数据,构建先进算法模型,企业用户输入商品信息即可实现商品的海关编码(HS编码)智能匹配,明确海关税则、适用税率及监管要求,系统在几秒内即可返回预归类结果,输出的商品前三位HS编码准确率高达95%,大大提高申报效率。

  (三)空港服务智慧升级提升航空枢纽竞争力。广州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持续深挖企业新需求,做强存量业务的同时挖掘增量服务。上线跨境电商出境舱单放行确认,实现业务办理的无纸化和智能化。推出电子仓库功能,实时比对印证货物进、存、出等实货状态与通关信息流,实现货物“立体化”监管。逐步实现出口货物退仓退场业务无纸化,效率提升50%以上。上线“空运进境舱单拆分业务”功能,企业可线上办理空运进境舱单的拆分业务。

  二、信息共享拓展“智能监管”新维度

  (一)构建查验作业“一站式”互动平台。查验信息互动功能联通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边检、码头、查验场所等系统,通过信息共享、作业协同,快速衔接各环节操作,提高查验准备工作效率。广州边检总站创新推出出入境船舶查验指令直达港航企业,查验指令直达码头调度中心,码头作业装卸效率提高10%以上。

  (二)搭建“精准+协同+顺势”锚地智慧监管场景。黄埔海关与广州港集团共同开发锚地作业无纸化系统,创新海港领域监管作业模式,推行大宗散货“锚地直提”监管模式改革,改变了以往约三分之一的大宗散货需先在锚地减载才能靠泊码头卸货导致的塞港等问题,有效解决大宗散货过驳等待时间长、费用高的问题。

  (三)推行边检行政许可“一网通办”新模式。广州边检总站对常用边检行政许可实行“网上办、就近办、马上办”、“一地办证,全省通用”,截至2025年8月底,共审批“全省通用”边检常用行政许可近3.3万份,“一网通办率”达99.8%。

  (四)“量身定制”国际航行船舶服务措施。创新实行修造船舶“试航免返”边检查验措施和汽车出口全链条边检查验模式,截至2025年8月底,共为30余艘次新造高附加值船舶提供试航后免予返厂重新二次办理边检手续。简化锚地候泊国际航行船舶边检手续,为珠江口候泊超过24小时的500余艘次船舶提供边检手续办理便利。创新实行一次性办妥出入境船舶边检手续,每艘次可节约船舶在港停泊时间12小时以上。

  三、数据串联构建“智享物流”新生态

  (一)打造区域物流一体化。积极拓展“组合港(一港通)”模式的应用范围和深度,以南沙港为枢纽港,珠江内河沿江港口作为支线港,形成“两港如一港”的作业模式,截至2025年8月底,已推广应用至19个内河码头。广州“单一窗口”助力“组合港(一港通)”业务改革,完成申报系统升级,新增调运申请、调运确认及调运运抵申报等业务功能。开通往来南沙—钦州的集装箱航线“两湾快航”,推动广西腹地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航线已稳定运作近三年,2025年1—8月,“两湾快航”累计完成运输箱量同比增长超50%。

  (二)建设黄埔全球供应链中心。全球供应链中心依托智慧海关建设,将海关监管与物流作业“并联”起来,打造适应企业生产计划的“四位一体”智能监管体系,实现车辆通行高效化、物流轨迹可视化、生产数据标准化和视频监控覆盖化。赋能企业通过“先理货后申报”的方式,实现无须境外仓库停留理货,凭进境舱单信息将货物直运至黄埔全球供应链中心开展查验、理货、监卸等监管作业,大大节省物流时间、仓储、人工成本。截至2025年8月,累计惠及车辆运行149车次,申报报关单498票,货值6.8亿元。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