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坚持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树牢“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聚焦跨境贸易智慧化、便利化、一体化“三维度”精准发力,持续提升口岸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外贸企业开拓市场筑牢坚实后盾,全面塑强“滨周到”营商环境品牌。
一、创新优化为企举措,构建智慧化口岸服务生态
锚定智慧口岸发展方向,在流程优化、系统升级、机制创新上精准发力、深耕细作,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创新跨境船舶信息一次申报。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拓展进境船舶申报改革范围和合作维度,推动海关、海事、边检、引航站、港口企业多部门申报数据整合互联,企业只需“一次录入”即可完成申报,减少录入数据100余项,船舶进出港手续办理时间压缩40%。
(二)加速港口生产系统智能升级。融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定位与智能识别技术,实现监控货物装卸全程可视化。通过数据中台,自动归集分析业务数据,实时查看港口运营各项关键指标,推动从传统作业模式向全流程智能化的跨越式升级,劳动强度降低30%、人工成本下降20%,港口作业安全性大幅提升。
(三)构建国际船舶随潮作业机制。根据滨州港不规则半日潮自然条件,创新推出“船随潮动、联勤协作、昼夜畅行”的“随潮办”工作机制,7×24小时全时响应船舶靠离泊需求,最大程度减少大型货轮作业周期长而给码头带来的“挤港压船”问题,大型船舶申报至放行时间压缩至2小时内,实现船舶“靠泊零待时、通关零等待”。
二、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打造便利化通关服务场景
精准聚焦棉花、原油、液化石油气(LPG)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创新监管模式、拓展物流通道、强化运输保障,全力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激发口岸经济向“新”跃升澎湃动能。
(一)提效赋能棉花监管。自主研发进口棉花智慧取样系统和样品智慧追溯系统,检验监管效率提升30%。创新集中查验模式,合理设置查验场位置,邹平片区检验站点由7站减至1站,实现货到即检。全力支持智能纺织改造,进口涡流纺纱机等先进设备24台,减免税款600余万元,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二)多元拓展原油通道。结合山东港口内部资源优势,借助烟台港、青岛港30万吨级原油泊位、航运集团自有船舶和滨州港至鑫岳化工管线项目,灵活调整外贸原油及转水船舶作业,打造一程港至滨州港原油转水班轮模式,构建“两港一航+管输”物流通道,打破单一进口路径依赖,为腹地企业提供安全高效的“端到端”全程物流运输服务。
(三)立体保障LPG运输。实施超大型气体运输船(VLGC)进出港“一船一策”,有效破解航道水深不足瓶颈。依托船舶交通服务系统(VTS)等监管装备全程监控,开展“无人机+三艘拖轮”全方位立体护航。创新推行“全时审批—精准服务—立体巡航—全程保障”全链条监管服务,保障化工产业集群原料供给。截至2025年8月底,LPG货物装卸量同比增长81.3%。
三、创新健全护航机制,夯实一体化监管服务体系
持续深化监管服务创新,从船员关怀、助企纾困、港航调度等多方面,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的“保姆式”护航,不断优化跨境贸易生态环境。
(一)推行“海员驿家”全周期服务机制。设立“滨州海员驿家服务站”,整合船员培训、体检、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优质资源,构建覆盖职业全周期的“一站式”服务矩阵,进一步优化船员职业发展环境,加快“滨州海员”品牌建设。
(二)推行“关政银”全链条服务机制。联合银行推出海关与贸促会原产地证“双证一站式”自助打印服务,将“自备机器、两头办证”的传统流程升级为“一站打印、即办即取”,同步办理外汇结算业务,实现“打印—享惠—结算”全链条闭环,为外贸企业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实现证书“零成本”申领。
(三)推行“港航一体”全方位服务机制。创新实施港航一体化交通组织模式,实现船舶“分区候潮、按序进出、直进直靠、进出分离”,套尔河通航效率提升40%。更加精准科学实施“套泊热接”,有效破解超长航道船舶待泊时间过长难题。截至2025年8月底,节约空泊时间520小时,大幅提升船舶装卸周转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