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地方动态

山东省青岛市:打造涉外法律服务新高地 护航企业破浪出海

发布时间:2025/09/12
来源:法规司
[ 打印 ]

  山东青岛围绕“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使命任务,不断提升涉外法治服务能力,建设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全力护航企业破浪出海。

  一、建设青岛法务区,全要素聚集高端法务资源

  高标准、矩阵式建设以“四区一平台”(涉外、上合、金融、自贸四个法务区和数字法务平台)为支撑的青岛法务区,集聚青岛国际商事法庭、青岛知识产权法庭、青岛海事法院审判区等审判机构,以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涉外警务服务站、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交流合作基地、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青岛国际仲裁中心等法律服务平台机构100余个,总部设置涉企、涉外、涉海、群众12个服务窗口,与青岛市民中心建立联动机制,为企业、市民提供“一站式”法治服务。

  智能化赋能便捷高效服务,汇聚全市法治数据资源,接入外部数据48类2000余项,嵌入20余个服务场景,打造数字法务线上平台和掌上应用端;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法律服务“AI数智人”,在市民中心、企业园区布设“青法小屋”,创新“线上+线下”双轨服务模式,提供智能便捷的法治服务。

  二、提升涉外法治新质效,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建立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数字平台,创新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2024年以来,审结涉外、涉港澳台案件582件,标的额约130亿元,案件调撤率45%。青岛海事法院设立自贸审判区,制定8大类标准合同范本,创新海事司法标准供给等多项制度,办理的“努萨”轮案、“利莫诺”轮案等成为“中国范式”。

  着力加大涉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挥青岛知识产权法庭对胶东六市跨区域集中管辖优势,健全知识产权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2024年以来,依法办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110件,5起案件入选全国全省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研发应用知识产权审判AI比对系统,依托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制定商业秘密保护“一站式”服务指南、《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背景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等制度文件。

  三、强化政企沟通化解突出问题,精准开展企业出海体检

  常态化开展政企沟通活动,搭建政企恳谈会、营商环境会客厅、外资企业圆桌会、关企面对面等政企沟通交流平台矩阵,开展“青岛口岸讲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贸易便利化”等特色宣讲活动。汇聚全市法学法律人才,组建“青法先生”企业服务团,制定40余项法律服务自助点餐清单,开展“青法先生·企业面对面”系列活动。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1000余个,推动解决涉企重大疑难案件30余件,助力企业止损挽损10亿余元。

  制定工作指引,引导企业主动应对国际形势变化。突出前端治理、源头防范,设立“企业跨境综合服务基地”、中阿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落地海事域外法查明研究中心,成立海事海商法律服务团。编发《贸易摩擦背景下企业风险防范应对指引》等指引性文件,开展企业出海体检,帮助企业化解知识产权、税收缴纳等领域风险1000余个。建设金融风险智慧治理综合体,创新“线上+线下”风险精准识别、大数据赋能监管流程再造和金融、司法等多部门协同治理的智慧治理模式,为大数据赋能金融风险治理提供了范例。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