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地方动态

无锡:聚改革之力争发展之先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2/03/18
来源:新华日报
[ 打印 ]

  近年来,无锡市按照国家、省相关部署要求,对标一流标准,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实施“一网通办、精准服务”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主线,持续深化“无难事、悉(锡)心办”营商品牌,全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助力无锡成为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

  畅通经济循环 全力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被喻为发展的“强磁场”、地方的“金名片”。近年来,无锡市大力弘扬“店小二”精神,以服务市场主体需求为重点,积极探索,创新实践,不断为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谋篇布局。

  为进一步简化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的办理环节,作为全省智慧商事登记改革试点城市的无锡,实行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件事、一天办结、零成本”的“110”模式,通过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新办企业数据全链共享,实现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银行账户预约开户、发票票种核定、企业社保账户和住房公积金缴存账户开通“一次登录、一次认证、一表申请”,真正将企业开办6个环节压缩至1个环节。去年,先后为4.33万户企业免费刻制公章,为90%以上的新办企业免费发放税务Ukey。依托企业注销服务专区,实现注销一次登录、一键申请,并可同步办理涉及税务、社保、海关等注销业务,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至20天。

  无锡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快速办也同样值得关注,其做法去年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进行交流。发布了《无锡市工程建设项目分类审批流程图(2021版)》,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由76项压减至39项,推动“拿地即开工”项目5个工作日内限时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在线办理,对审批环节实行全程跟踪督办、节点控制和亮灯管理,审批过程全程留痕,杜绝“体外循环”“隐形审批”。同时,实施投资建设项目全域通办,为投资建设项目提供“网上办、就近办、异地办、马上办”渠道。

  市民手机在线下载本人或本人名下企业在无锡市范围内的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实名查询、下载五类常用登记证明;编制“开门接电”建成标准、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实现“客户等电”到“电等客户”转变;推出“智慧办税区”;成功试点“舱单分拨”作业模式,优化空港进境货物流转至综保区的实现路径和通关流程;迭代升级江苏政务服务网无锡综合服务旗舰店,开设个人、法人主题服务入口,让企业群众直达所需办理事项……一条条创新举措,一件件民生实事,无锡不断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以市场主体感受为第一感受,让服务对象从政务服务中感受到营商环境的变化。

  多维度升级赋能 全力打造更加便企惠民的政策环境

  政策精准服务让便企惠民持续“升温”。为合理保障企业用地需求,无锡落实工业用地出让综合评审机制,实施一次性出让、分段出让、先租后让等差别化供地模式,引导资源要素向优质产业项目集聚。去年无锡市供应工业用地254宗,面积580.27公顷,同比分别增长了33%、20%。其中,供应投资超亿元的工业用地占无锡市工业用地供应总量的78%。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为集聚人才,无锡整合落户、就业、创业、生活等各类事项,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一站式”“一网通”体系。通过大数据比对产生享受政策的企业名单,提供精准化、全覆盖服务,完成企业招聘录用高校毕业生补贴发放。2021年为51家重点企业推荐高层次人才300余人,完成补贴性职业培训90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3.1万人。

  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企业,离不开金融这一“活水”。无锡出台促进股权高质量发展专项政策,推动股权投资基金加快集聚发展。数据显示,“创投无锡”撮合34个项目获得股权投资17.48亿元,建设“尚贤湖基金PARK”,国调基金(二期)、云锋基金、高瓴资本等多个基金合作项目成功落地。同时,优化绿色金融服务,“环责险”保费补贴总额783.4万元,设立零碳风险投资基金。启动上市倍增计划,新增上市企业15家,A股上市公司增至104家,总市值超过1.6万亿元。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去年无锡银保监分局探索研发的普惠金融贷款码——“惠贷码”正式上线。通过该平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直接对接融资。“惠贷码”上线4个月,累计收到融资申请277户,金额9亿元。除此之外,无锡还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出台了本地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全年为企业新增减税降费超140亿元。

  以常态长效管理厚植市场沃土 全力打造更加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

  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是市场主体健康运行的前提,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无锡实现政府采购“全市一张网”,实现政府采购全品目、全流程在线交易。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先后完成建设工程施工类项目两阶段全流程“不见面开标”,水利工程“不见面开标”等。持续推进跨省远程异地评标,先后与外地5省8市开展19场主客场远程异地评标。制定《无锡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投标电子保函服务细则》,对保函服务机构开展综合考核、等级评定,为投标主体提供银行保函、保险保函选项,并加大电子保函在建设工程、水利工程中的综合应用。

  同时,积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出台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2.0版共计147项,出台一般违法行为减轻从轻处罚清单17项,无锡市市场监管系统共办理不予行政处罚案件超过1000件。扩大“双随机”监管领域,去年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和抽查计划,覆盖无锡市25个领域54条抽查事项,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任务314个,检查结果100%公示。探索监管新模式,开发了“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推进综合监管、“掌上监管”,实现“进一次门、完成多个任务”。

  此外,深入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对国家下发的251家严重失信市场主体建立台账、定期筛查、信用修复、重点监测等。加快信用数据流转,数据实现与跨境电商平台、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等6个平台共享共用。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已具备地方征信报告查询功能,结合平台风险补偿政策,形成了“征信+融资+风险补偿”机制,为“普惠贷”等普惠金融业务提供重要支持。

  为保护知识产权,无锡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一核、两翼、多点布局”的无锡知识产权模式,深入实施金融赋能工程,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2021年联合江苏银行为“甘露青鱼”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金额8000万元。获得中国专利奖12项。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已挂牌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1家未来技术学院全部达成战略合作。与国联集团合作设立2亿元无锡太湖湾知识产权股权投资基金。去年1—10月无锡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6401件,同比增长12.29%。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1”专项行动,重点对视听作品、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在线教育等领域开展版权专项整治。

  以法治之力保驾护航 打造更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还需要法治规范。为了强化企业法律服务保障,无锡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行动精准掌握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提供专业、优质、全面的法律服务,建立法律服务链和产业链双链融合机制,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软环境。与此同时,无锡还对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进行了全面梳理,重点清理有悖于平等保护原则等相关内容。推出无锡法院诉讼服务网,设立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中心(站),提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为诉讼参与人提供案件查询、诉讼风险评估、诉状制作、网上缴费、在线调解、在线委托鉴定等互联网终端智能服务,显著提升诉讼的便捷度。

  “物联网+执行”善意文明执行新模式,实现了“物态可监管、生产可延续、货值可稳控”,最大限度降低因诉讼对企业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无锡还联合行业协会、行政部门建立覆盖多领域涉企纠纷的解纷平台,推动设立法联商会商事调解中心和金融纠纷调解组织,设立“施秋珍调解工作室”等以人民调解员命名的调解室、律师服务工作站62个。将行政诉讼纳入诉前调解案件范围,出台《关于建立行政争议诉前调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广泛推行“云端办案”,研发互联网庭审系统,实施“隔空”调解,运用“江苏微解纷”等平台调处案件19407件,调解成功率为63.29%,压降解纷成本。  

  此外,创新“重整式清算”模式,通过财产受让人在原地建厂、开展原营业、招募原员工等方法实现“换壳”重生。创新“合并破产清算”模式,将数个“人格混同”的关联企业,视为同一企业实施合并破产。推进破产企业涉税处置、涉公有住房、不动产登记容缺服务,涉产业用地不动产司法处置协作、破产企业股权转让问题和落实破产企业简易注销工作等,增强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运行实效,制定《无锡法院破产管理人名册编制办法》《无锡地区破产案件管理人工作指引》等加强破产管理人管理。

  在治安平台建设方面,无锡以“统一平台、统一门户”为模式、通过整合现有各治安业务信息系统,规范治安管理工作流程,将科学技术手段与治安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实现治安基础要素智慧采集、从业单位和人员管控智慧监管等功能,构建“服务与管理”同举并重的现代治安管理体系。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