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3月12日,苏州市委政法委召开全市民营企业执法司法服务保障及政策发布会,发布《苏州市涉民营企业执法司法服务保障工作白皮书》,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法机关涉民营企业执法司法服务保障的工作意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制度设计挺在前 锻造最优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
主动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精准高效支持;平等保护,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规范执法,为民营企业发展稳定市场合理预期……白皮书从六大方面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每一部分细分若干细则,既凸显了苏州政法系统践行法治护航民企发展的担当作为,又为构建最优营商环境绘出清晰的“路线图”。
近年来,苏州相继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全市政法机关职能作用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依法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20项措施》等系列文件,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推动各项制度细化、任务分解,持续加强执法司法服务保障的制度供给。
甘当“店小二” 把贴心服务送到民企心坎上
当天会议上,苏州市委政法委同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法机关涉民营企业执法司法服务保障的工作意见》,明确提出32项具体举措。同时,苏州市法检公司各部门发布近3年来保障和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典型案例,并对未来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作出承诺,充分发挥法治的经济增长助推器、社会运行调节器作用,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32项举措,精细入微且具有可操作性。此次出台32项举措,结合当前苏州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内容更丰富也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其核心是“服务”,此举也是苏州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让法治成为最优营商环境最硬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轻微违法行为采取容错机制,是苏州政法机关提升服务品质的创新之举。2020年3月,苏州发布《苏州市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涉企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汇编》,公布248项不予行政处罚事项和206项从轻减轻行政处罚事项;2021年2月,“两份清单”进一步优化为230项和123项。截至2021年底,苏州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累计办理涉企“免罚轻罚”案件6.32万件,涉及金额16.17亿元。
借力新技术 拓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内涵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离不开技术“加持”。2021年8月18日,在苏州市中新公证处与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的共同监督下,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第二批因无法内销和退运的报废保税液晶面板不良品被集中无公害销毁。以往,此类货物往往通过核销补税或退运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会产生一定的成本,而且耗时耗力,自从“关证一链通”保税货物公证辅助销毁处置项目落地运行,公司每年在不良品处理环节可节省超过300万元的运营成本。
“关证一链通”是苏州“区块链+公证”应用精准赋能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监管的创新实践。苏州公证机构设计出一套货物从清点、封仓、运输到销毁的全流程证据保全方案,利用区块链技术,将相关音视频、报关单、货物清单等材料的指纹信息存储在“苏州公证链”。通过搭建“关证一链通”平台,完成“苏州公证链”与海关监管链的跨链数据联通和共享,实现了“单据在线上跑、数据指纹在链上存、公证书在线上出”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为“阳光文明”执法提供证明和法治保障,同时实现“减税惠企”。
新技术,同样应用在苏州公安机关惠企举措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预警云平台、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物流GPS自动安防系统……走进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运营中心”,科技元素随处可见。自苏州市公安局相城分局实施“互联网+安全生产”举措以来,实现了全流程、无缝隙、闭环式的安全监管,有效提升了安全监管效能和事故应急预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