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天然气迎峰度冬专栏 > 2013年天然气迎峰度冬

重庆市2013年度天然气迎峰度冬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4/04/25
来源:经济运行调节局
[ 打印 ]

迎峰度冬期间,面对整个川渝地区供气缺口较大、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重庆市按照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的安排和部署,按照“保民生、保公用、保重点”的原则,强化气源调度,加强需求侧管理,编制并落实冬春季供气调控方案,在中石油、中石化的大力支持下,基本保证了民用、CNG及重点企业的天然气供应。

一、天然气供需情况

(一)基本情况。峰度冬期间(20131115-2014315日),全市用气总量24.3亿m3,同比增长3%。其中,中石油供应18.5亿m3,同比增长5.7%;中石化供应5.8亿m3,同比降低4.9%。高峰值日需求量为2600m3/日,供气缺口超过20%

(二)用气结构特点。按用气类型分:民用气8.79亿m3,同比增长8.5%;工业用气13.16亿m3,同比持平;CNG用气2.35亿m3,同比增长2.2%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编制需求计划,加强气源协调。迎峰度冬前,针对民用、CNG及重点工业编制了需求计划,及时与中石油、中石化沟通,提前做好冬季用气沟通和对接,积极争取迎峰度冬期间的天然气资源保障。

(二)加强动态监没,保民生、公用和重点。迎峰度冬期间,坚持动态监测,对民生、CNG及重点工业用气全方位监控,开展50户重点用气企业周监控制度,监测中坚持效益优先,通过强化需求侧管理,促进了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三)认真实施迎峰度冬供气调控预案。针对冬天用气的严峻形势,根据可能出现的用气缺口,认真编制了《重庆市2013-2014年冬春季天然气调控方案》。与此同时,在全市总的调控方案下,要求各终端供气公司结合本供气区域内的供气特点,编制子预案。将有限的资源优先保证民生用气,向有市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倾斜,在供气紧张时,对一般用气企业分时段、分片区压减供气量。

(四)加大气源储备,增强调峰能力。针对迎峰度冬天然气需求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峰谷差的存在,推进实施多种形态气源储备。一是充分利用现有天然气储气球罐高负荷运行,储气调峰。二是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100万元,支持管道供气不足的终端天然气公司建设液化天然气储气调峰装置,补充管道供气不足。三是主城区建设CNG撬装站,将长寿CNG母站生产的天然气运到主城区,补充到市燃气集团的供气管网中,解决民用气高峰时段的调峰问题。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区民用气高峰时期用气压力,提高了城市居民用气的供气保障能力。

(五)加强安全管理,减少故障停气。迎峰度冬前和期间,重庆市加强了供气设施、设备和管道的维护管理,重点加强了天然气储配站、调压站、输气管线(尤其是长输主气源管线及运行15年以上的天然气管道)、居民户内天然气管道及用气器具、地下室及半地下室等特殊用气场所、在建天然气工程项目的日常安全检查。加强安全用气的宣传,营造安全用气氛围。迎峰度冬期间重庆市未发生各类用气事故,保证了燃气供应安全。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