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保障天然气供应,安徽省在2012年天然气“迎峰度冬”工作期间,切实加强领导,提前谋划、统筹协调,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安全、稳定、有序用气,顺利完成了“迎峰度冬”工作。
一、本省天然气利用基本情况
截至12月末,本省已建成省内天然气支线管道820公里,在建200多公里。合肥、芜湖等12个城市使用“西气东输”管道天然气,安庆、宣城、池州3个城市使用“川气东送”管道天然气。2012年全省实际消费天然气27亿方,同比增长35%,天然气占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为3%。
二、用气结构及特点
用气结构中,居民用气8.3亿方,公共设施和服务业用气3.4亿方,车用4.1亿方,工业用气11.2亿方,占比分别为:33%、14%、15%、38%。工业用气较去年同期增长6个百分点,居民用气比例略有下降。
安徽省天然气消费峰谷差,冬季天然气需求量较平常增幅超过40%,2012年冬季本省日均用气需求量为980万方,日均缺口约180万方。
三、“迎峰度冬”工作主要措施
为做好“迎峰度冬”期间天然气保供工作,本省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科学制定“迎峰度冬”应急预案。为避免出现冬季供应紧张局面,保证相关单位能够各负其责,及时有序地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迎峰度冬”期间,省能源局及时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保障当前天然气稳定供应的通知,结合本省实际,提出贯彻落实的具体要求,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对全省天然气供需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做好冬季用气高峰期的各项保供工作。
二是积极争取气源供应。为保证冬季用气高峰期气源供应,省能源局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上游供气企业多次对接,争取支持。协调支持省内企业积极争取上游气量指标,采购LNG、CNG等作为补充气源,扩大储备规模,保障气源供应。2012年冬季,全省用气高峰期日均供气量比平时增加了110万方,日供应量增幅16%。
三是推进全省天然气管网和应急调峰储气设施建设。2012年,广德支线和宣城天然气液化项目投产,并建成一批县、镇高压管道,提高了管道天然气覆盖率和输气能力。15个省辖市和22个县(市)用上了管道天然气。另外本省部分地区建成一批LNG/CNG储备站和调峰设施,增强了应急调峰能力。
四是加强运行调度,提高保供能力。根据天然气利用政策,按照“保民生、保重点、保稳定”的基本原则,协调省内天然气运营企业,在气源供给上相互支援,按照居民、城市交通运输业、重点企业、城市工商服务业等先后顺序优先保障供气。
(安徽省能源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