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 > 转型案例

上海打造大数据创新生态,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发布时间:2020/07/03
来源:高技术司
[ 打印 ]

  上海市全面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高度注重公共数据统筹开放,不断深化公共数据社会化应用,努力营造大数据创新生态,持续加强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数据治理,完善顶层制度体系

  上海建立了公共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过标准引领,带动公共数据规范采集、全程治理。

  一是健全法规体系2018年发布《上海市公共数据与一网通办管理办法》以及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3个配套管理办法,加快全市公共数据统一集中管理、数据治理,推动一网办办发展。2019年出台了《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是全国首部专门针对公共数据开放的地方政府规章。

  二是出台政策文件。将公共数据开放工作纳入《关于进一步加快本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并重点围绕云、网、数、应用,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数据治理促进公共数据应用实施方案》等12份规范性文件。2020年,发布《2020年一网通办工作要点》,深化公共数据治理与应用。

  三是完善标准规范。研究发布《市公共数据开放分级分类指南》,对开放数据进行精细化分类管理。

  二、深化数据共享,提升数据开放质量

  作为国家首批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省市之一,上海持续加大公共数据归集、共享、开放力度,不断提升公共数据开放质量和水平。

  一是优化数据归集,建设主题库。截至20205月,上海已构建市区两级“1+16”架构的电子政务云,提供集约化服务,累计完成1234个信息系统项目迁移上云。建设市大数据资源平台,形成数据湖,累计归集入湖的公共数据达340亿条。优化人口、法人等基础数据库,推进经济社会运行、公共信用信息、城市综合管理、互联网+监管12个主题数据库的建设。

  二是建成大数据共享交换子平台,提升共享效率。建成市大数据资源平台的共享交换子平台,实现全市公共数据集中存储、治理、共享应用、质量检测等功能。依托三清单一目录(需求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数据资源目录)机制进行公共数据共享供需管理。形成公共数据质量监测长效机制,定期对全市单位编目的完整性、数据提供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方面进行质量检测。截至20205月,累计实现共享数据服务调用8.9亿余次,向各区数据落地交换31.5亿条,全市各单位累计调用国家数据7316万次。

  三是升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举办数据应用创新大赛。依托市大数据中心,全面升级改版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强化平台开放服务功能。截至20205月,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已开放64个数据部门2086项政府数据集,实现各市级部门的主要业务领域的全覆盖。同时,每年举办上海开放数据应用创新大赛(SODA),2019年吸引了全球近万人、1800支团队参加比赛,产生了智能车险报价、水网渗漏分析等一批实战应用;以赛促用,带动更多高价值数据进一步开放。

  三、加快数据应用,不断挖掘数据价值

  上海积极推动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应用,鼓励在政务、民生、产业等领域的数据应用创新。

  一是成立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建立电子证照库支撑一网通办2018年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成立,主要职能是构建全市数据资源共享体系,制定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共享、开放、应用、安全等技术标准及管理办法,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更好支撑本市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智慧政府建设。截至20205月,上海已经建成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库,已归集345类高频证照,总数突破9256万张。电子证照库与各区、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对接应用,一网通办总门户、随申办和市、区、街镇三级实体大厅均具备电子证照应用条件。企业群众前往线下办事窗口,只需通过随申办电子亮证模块出示电子营业执照或电子身份证,窗口工作人员即可调取申请人名下其他相关电子证照作为办事材料,实现证照免交”“一证通办,电子证照调用量已突破1.2亿次。同步打造在线开具证明功能,已实现35类电子证明在线申请和开具,累计开具135万余张。

  二是推进普惠金融试点,积极探索社会领域大数据应用。上海围绕金融、医疗、交通等社会热点领域,大胆开展数据开放创新试验。例如,在普惠金融领域,首批开放政府税务、工商、社保等各类公共数据共计412项给试点银行,帮助更多优秀小微企业进入银行信贷视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截至20205月,上海已连续三年在第三方测评的《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排名中位列省级第一。

  四、优化产业政策,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上海持续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不断优化产业政策,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拓展商业数据流通渠道。据初步统计,2019年上海全市大数据核心产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核心企业数量超过700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呈现应用牵引、技术驱动、全面赋能的特点,全行业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一是推动企业集群协同发展。充分发挥营商环境优势,吸引亚马逊、百度、阿里、腾讯等行业领军企业纷纷在上海布局,启动一批投资建设项目;聚焦核心技术和隐形冠军,加快推动星环、爱数、宝信、优刻得等本土大数据企业成长;支持跬智、云从、森亿 、思贤等初创企业迅速壮大。

  二是推进东西集聚、多点联动产业布局。支持静安区、杨浦区东西两个集聚区吸引培育大数据龙头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实现市区联动政策协同,加速推动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发展建设。支持静安区首次设立市北高新产业大数据产业基金(首期10亿元)。推动徐汇、嘉定、松江、宝山等区各自形成一批大数据+智能大数据+汽车大数据+工业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三是促进商业数据交流流通。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交易系统再次迭代升级,实现区块链数据交易系统服务上线。交易中心通过自主创新的技术+规则双重架构解决方案,实现24小时去中心化线上数据交易;围绕市场营销、金融服务等形成两大类近两百项商业数据产品,为500多家成员单位提供标准化数据流通服务。截至20205月,会员间的日数据交易量超过7亿次,约占到国内数据公开交易总额一半。

  四是完善大数据产业政策体系。结合产业统计,强化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推动将大数据产品纳入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的重点支持领域,享受政采渠道优惠政策。依托上海大数据联盟等支撑机构,启动大数据供应商培育计划,建立上海市大数据服务供应商推荐目录。支持重点企业科创板上市,同期统筹建设大数据储备项目库。

  五、营造创新环境,构建繁荣发展生态

  上海着力推动大数据技术标准突破,推进行业创新应用发展,持续完善大数据创新生态建设。

  一是启动建设了一批大数据实验室。在首批实验室试点基础上,围绕工业、教育、科研、信用等热点领域,支持本市龙头企业、重点机构、知名高校等产学研用各方共同建设第二批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打造资源服务平台,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加速技术人才培养。

  二是落地发展了一批行业创新中心。推动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常态化运作,发挥在上海大数据领域协调支撑作用。上海市大数据展示中心聚焦行业先进案例,发展成为浦东干部学院及上海市党校教育实践基地,接待调研学习人数超过2万人。吸引亚马逊、微软、阿里、百度等龙头企业创新中心落户成立运作,促进面向行业的大数据科技应用开发。

  三是深入推进了一批重大创新应用项目。静安区大数据城市管理创新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20万传感器完成部署,南京西路、临汾街道社区大脑初步建设,并荣获2019年度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大会城市治理创新奖。星环科技工业大数据分析平台、中国商飞试飞大数据平台、爱数信息大数据日志分析平台等一批重大项目上马,待建成后将有力提升我国相关领域的自主创新水平,缓解对国外进口软件依赖。

  四是积极打造了一批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加快构建产业分析平台,有力支撑大数据决策和产业投资服务。完善大数据专家咨询体系,将专家库扩容至200人,实现各行业领域的全覆盖。设立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大数据展区、举办上海静安国际大数据论坛等高端论坛活动,搭建企业展示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大了上海市大数据行业的国际影响力。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