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产业融合不断深化,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了重要增长点。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城阳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两业融合试点区域,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新经济优势领域,培育两业融合新业态,展示了两业融合集聚发展的新路径和成效。
一、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多要素支撑实现产业建圈强链
(一)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围绕构建成都经开区制造业生态圈,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补短板、锻长板,推动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产业链上中下游两业融合发展。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科学绘制产业图谱,推动汽车制造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方向升级,传统制造业加快向智能制造转型。依托东安新城中央活力区,加快引入集聚研发设计等专业化服务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建设一批创新研发平台载体。
(二)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业态。坚持以研发新技术、培育新组织、探索新模式、构建新场景为路径,大力发展新经济优势领域,培育两业融合新业态。植入发展数字服务、数字文创等数字经济业态,培育绿色物流、绿色创新、绿色循环等绿色低碳服务业,发展文化创意、体育创意等创意经济。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等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加快引育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
(三)着力引育高端功能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支持龙头企业积极申建并逐步开放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高品质科创空间,鼓励社会资本和区内创新载体发展众创、众包等空间,支持综合性孵化器提升专业孵化水平。高质量建设中法成都生态园、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等平台。
(四)强化“两业”融合要素保障。深入摸底两业融合要素需求,精准匹配要素资源,为两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要素保障。探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功能混合产业用地,用好科研设计用地、新型产业用地等新型用地供给政策,保障两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用地需求。深入实施“龙泉驿英才计划”,加快引育集聚促进两业融合的专业人才。
二、青岛城阳区:四大融合模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重构价值链,做深互补型融合。扩大现代服务业供给,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服务机构,推动总部型企业落户,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群落,建设区域性服务经济高地;强化产业互动互补,重视靶向融合,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与科技研发服务合作,轨道交通产业与工程技术服务、维修维护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业互动,形成重点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二)部署创新链,做精延伸型融合。建立“揭榜挂帅”制度,坚决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基础研究向产业创新转化。构建两业融合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鼓励科技型企业、高校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协会组建创新联合体。延长全生命管理周期。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普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重点支持高端装备、特种设备、工程机械等领域企业建立运行监测中心,开展远程监测、智能运维。
(三)产业链数字化,做强替代型融合。创新数字化转型路径,鼓励制造业领军企业依托长期积累的核心技术、行业知识、实践经验,将数字化转型模式路径拓展至行业应用市场;推动柔性制造,强化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零件标准化、配件精细化、部件模块化管理,建成一批柔性制造标杆工厂和制造实训基地。
(四)立足区域特色,打造品牌型融合。打造检验检测服务特色,建设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青岛)总部基地,重点围绕区内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布局一批国家级质检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依托青岛胶州湾综合保税区,开展跨境电商、保税维修、保税研发、融资租赁等保税服务。
三、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谋划新路径,做强做优产业链
(一)不断完善汽车智造和服务全链条体系。武汉经开区顺应汽车低碳化、智能化、电动化、服务化发展趋势,持续做强汽车优势产业,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线,加快布局下一代汽车,延伸培育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汽车+”产业,构建链条完整、配套完善的先进汽车产业体系,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汽车制造和服务产业集群。
(二)推动消费品工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武汉经开区按照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方向,以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以智能家电产品为基础拓展智慧家居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家电产品创新,推动设计、研发、制造和服务等业态协同发展,提升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建设全国重要的智慧家居产业基地。
(三)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武汉经开区依托中国电子华中数字经济产业园、浪潮集团华中总部、武汉京东云计算等项目,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加快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科技与文化、商贸、旅游、金融等深度融合,培育发展云服务、数字消费、物联网等服务业新业态,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制造业从低成本竞争向差别化竞争转变。
(四)强力推进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武汉经开区加快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核心区建设,集聚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技术研发、实验、认证平台。进一步加快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集聚创新研发机构。联合东风汽车集团等重点企业,拓展物流配送、定制公交等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大力推进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来源:《两业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