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污降碳、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清洁生产审核为抓手,系统推进工业、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清洁生产,积极实施清洁生产改造,探索清洁生产区域协同推进模式。创新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模式,推进重点行业清洁低碳改造,提升重点行业整体清洁生产水平,对于进一步发挥清洁生产在支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的作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
一、充分认识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改造的意义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绿色发展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人与自然问题,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重要遵循和重要标志。清洁生产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支撑,直接决定绿色发展的成效。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改造是实施清洁生产的有效工具和有效途径,通过对生产和服务过程的调查、诊断和审核,研究并落地实施有效的“减污、降耗、降碳、提质、增效”的措施方案,提高行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促进产业改造升级,可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载体和微观动力。
二、推行清洁生产评价认证制度
《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十九条提出,企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有关环境管理体系等认证的规定,委托经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认证,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目前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未与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重点污染物排放的要求结合,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证措施不明确,影响了清洁生产审核服务于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效果,造成审核形式走过场,审核绩效无法应用。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是对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分析,对标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企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等确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行为。清洁生产水平评价认证制度的提出是各项清洁生产工作开展的基础,可以为管理部门实施清洁生产水平分级管理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为企业确定清洁生产改造绩效提供有力支撑。
三、推动实施重点行业“一行一策”
以行业为单元创新清洁生产审核模式,可助力行业快速整体提升清洁生产水平。依托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学及行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等技术支撑工具,结合行业(及子行业)生产工艺,进行“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精准排查,厘清行业污染物产排特征,形成问题排查清单;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清洁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污染物收集、污染物治理、环境管理等方面提出全过程治理要求及技术措施指导方案,形成“行业全过程精准治理方案”(“一行一策”),可为行业污染防治和地方环境监管提供系统、全面、精准的问题排查和措施制定指导;充分发挥清洁生产审核专家的智囊作用,组织具有清洁生产审核经验、熟悉行业生产工艺和清洁生产技术的专家团队深入一线,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指导帮扶,指导行业企业对照“一行一策”进行问题排查,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切实做到精准治理,推动行业绿色转型升级。
四、强化“两高”行业清洁生产改造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占全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80%左右,火电、钢铁、水泥、有色、石化、化工、煤化工等“两高”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全国工业排放量的80%以上。遏制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盲目发展,解决存量行业减污降碳需求,是确保全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清洁生产改造强调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对推动“两高”行业减污降碳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两高”行业开展清洁生产改造,坚持清洁能源推广、源头减量、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全过程控制、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推动“两高”行业从生产全过程深挖减排潜力,实施节能、节水、减污、降碳等清洁生产技术,可显著提升“两高”行业节能减排水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五、建立健全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体系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是量化评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技术规范,有效带动引领了我国传统行业的不断转型优化和科技创新水平国际化。随着绿色发展战略对产业清洁生产的新要求、“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赋予清洁生产的新内涵、及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对清洁生产提出的新目标,原有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内容难以满足新形式要求,亟需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进行修订,并按照新的通则要求建立健全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清洁生产团体标准管理办法,鼓励清洁生产团体标准的制定发布,快速发挥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应,对国家标准形成有效的补充和支撑。
(作者:党春阁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区域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