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全国红色旅游典型案例和精品线路 > 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打响红色旅游品牌 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1/06/08
来源:社会司
[ 打印 ]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从2013年起就立足自身独特的红色资源进行探索实践,以求探索出一条在全区具有示范效应、特色引领作用的红色资源转化发展新路子。

  鄂托克前旗是党在内蒙古开辟的最早的根据地之一,红军长征时创立了三段地革命根据地,国际共产主义战士阳早、寒春为党中央创办第一个种畜场“三边牧场”,国际交通员杨宝山受命建立秘密交通站等,这些遍洒先驱热血的革命遗址像一座座丰碑矗立在鄂托克前旗大地。乌兰夫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开展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统战工作,为党的民族政策的形成、实施、完善和自治区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鄂托克前旗是延安民族学院的最终落脚点,在城川办学4年多,被誉为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摇篮和民族政策的试验田,既继承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又开创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奋斗精神,实现了党的民族自治主张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为党处理民族问题找到了正确的途径与形式,也为以后逐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宝贵经验。这些独特而珍贵的革命实践,是新时代研究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寻找党的民族工作初心的源头活水,也是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以及其他社会公民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革命老区调研考察,身体力行、示范带动,传承红色基因。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红色教育、保护革命遗址的政策措施,为发展红色产业带来了重大政策利好。特别是以研学旅游为代表的体验式教育模式兴起,坚定了我们打造中国西部一流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研学实践基地的信心。

  以红色研学为主导,推进红色旅游发展

  鄂托克前旗以红色研学为主导,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北疆特色的红色研学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累计承接各类主体班740期,青少年红色研学等研学团队6900余个,接待学员及游客43万人次,实现红色旅游综合收入3.6亿元,直接带动1600多个农牧户和合作社参与其中、6000多农牧民创业就业,年人均可增收2万多元,城川红色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坚持修复保护与开发建设同步推进。鄂托克前旗坚持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的原则,创造性转化红色资源,修复建设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等7个革命纪念场馆。并在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基础上,规划建设城川红色拓展基地和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打造集党性教育、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素质拓展、应急救援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拓展训练基地。我们坚持红色引领、全域联动,强化交通基础设施配套,精心打造主题鲜明、多元互动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旅游精品线路,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游、乡村游、养生游相融合,形成以城川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为核心、周边景区景点为辐射的红色旅游新格局,打造具有新时代内涵的红色资源链,为发展红色旅游搭建综合承载平台。

  坚持讲好故事与设置课程一体创新

  鄂托克前旗细分红色旅游客源市场,推出能够满足多元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旅游路线。针对党员干部,以党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政策理论教育为重点,构筑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于一体的“四段式”培训体系,形成《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等30堂精品课程,开设素质拓展、应急救护、徒步行军等体验课程,着力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针对青少年学生、民兵预备役人员,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革命传统教育、军民融合国防教育为重点,开发出青少年拓展训练、应急救护训练、民族文化体验、战地营救等100多项课程内容。针对社会旅游团体和个人,以观摩实践、现场体验为重点,将各红色教学点、特色小镇、厂矿企业、生态保护区等有效串联,按需安排不同时长的休闲旅游路线。不断创新宣传演绎形式,组织编印《留在草原上的红色足迹》等一系列红色书籍与历史读物,精心创排《石榴红了》历史情景剧,带动红色旅游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坚持培育品牌与规范管理有机结合

  鄂托克前旗结合自身特点,深入挖掘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摇篮和民族政策的试验田这两块金字招牌的核心内涵,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精神研究,着力培育以“民族团结一家亲”“革命理想高于天”为核心内容的红色研学旅游品牌体系。创新红色研学旅游管理模式,组建成立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制定配套管理制度,建立旗委组织部统筹、红色教育培训中心承接、文旅集团服务、多个部门联动、多项资源共享的服务保障体系,一体推进营销推广、师资培养、团队建设、效果评价、安全保障等工作,推动红色旅游向更高层次迈进。

  坚持红色教育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

  一是培育红色旅游企业与大项目。做大做强红色旅游市场主体,整合成立包含文化传媒、景区经营等子公司的文化旅游集团,提高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水平。鼓励社会和民营资本投资红色旅游项目,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投资、建设、运营红色旅游项目。二是完善红色研学旅游产品体系。组建成立内蒙古城川红色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研发,推出与市场需求衔接、展现红色精神的文创产品,举办了鄂尔多斯首届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大赛,加快优秀文创产品项目化落地,激发红色旅游消费市场活力。同时,把地产民族食品、民族手工艺品、绿色有机果蔬等有效链接到红色产业链上,构建产、学、研、销的一体化红色产品业态,推动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强政策联合。强化红色旅游与红色研学融合发展,探索与乌审旗、鄂托克旗、杭锦旗、银川、延安、榆林等周边地区的合作机制,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共同开发红色旅游品牌,打造红色旅游产品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市场互动、客源互流的多赢发展格局。

  以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方向

  红色基因根植于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英雄人物用行动谱写的事业中,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挖掘红色资源必须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核心方向,站在推进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的高度,通过对红色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具有新时代内涵的红色资源链、时代价值链,让红色基因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传承得下去,永远闪耀着真理光芒,更好地发挥凝魂聚气的强大作用。

  以发展红色教育为实践路径

  红色资源包含了战火纷飞年代的历史遗存,也包含了革命先辈和英模人物的感人事迹,更饱含着新时代催人奋进的精神能量,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课堂。挖掘红色资源必须把发展红色教育作为实践路径,紧跟时代步伐,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讲好红色革命故事,让红色资源在红色教育中彰显强大生命力,成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有效载体,实现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价值有机统一。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标

  红色资源能转化为高质量的红色产业,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挖掘红色资源必须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目标,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与文化建设、旅游发展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相结合,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发展红色产业,在发展红色产业中提高发展质量,在高质量发展中凝聚民族精神,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