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全国红色旅游典型案例和精品线路 > 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书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云南省麻栗坡英雄老山圣地景区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1/05/24
来源:社会司
[ 打印 ]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州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机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深入推进旅游革命,精心打造“英雄老山圣地”旅游名片。2013年6月,“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建设启动,该教学基地已成为云南省三个重要的党性教育基地之一,也为新时期开展干部党性教育搭建了新平台、新载体。2014年11月,经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批准成立了老山干部学院;2015年4月,挂牌成立了国防大学老山教学基地;2015年7月,挂牌成立了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老山教学基地;2019年12月,共青团中央批准“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为全国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景区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铸就不朽的历史丰碑

  老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著名的英雄山,是万众敬仰的精神高地、文化高地和心灵高地。20世纪70年代末,在“举国搞四化、南疆有战事”的背景下,数十万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子弟兵,毅然告别亲人奔赴前线,在炮火硝烟中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广大勤劳朴实的麻栗坡人民积极响应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号召,义无反顾地支前参战。子弟兵与麻栗坡人民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铸就了以“艰苦奋战、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老山精神”。

  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整合资源提升品质

  近年来,老山景区立足红色资源优势,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红红”组合打造红色旅游产品。英雄老山圣地景区围绕“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目标,把“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平台进行精心打造,充分整合战争遗址、烈士陵园、将军洞等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了旅游文化精品项目——大型音舞诗画舞台剧《国旗下的老山》《“让我来”——勇扫雷障为人民》剧目,并通过与国防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联合办学等方式,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实现了红色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红绿”组合打造红绿生态旅游产品。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清凉洞岩溶地貌、老君山原始森林、老山梯田等绿色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融合开发,推出红色生态旅游产品。打造红色旅游与祖母绿淘宝结合的高端旅游产品,努力把麻栗坡建成面向东南亚的彩色宝石聚散地。

  三是“红古”组合打造红色及历史文物旅游产品。景区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大王岩崖画、小河洞新石器时代遗址、马达石雕等历史文物景观结合起来,实现红色资源、历史文物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红土”组合打造红色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城寨白倮、小坪寨瑶族等当地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红色资源与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五是“红边”组合打造红色边境旅游产品。加强边境乡镇旅游资源普查与开发利用规划,普查和挖掘边境旅游资源,加快天保、猛硐、下金厂、董干等边境乡镇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打造一批边境旅游景区,实现红色旅游与边境旅游融合发展。

  抓实景区统筹规划,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英雄老山圣地景区按照“精品线路、精品课程、军旅体验”的建设目标要求,坚持“以用促建、以用促管,边建设、边教学、边完善”,全力以赴将“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教学基地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理想信念、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景区形成了以老山作战纪念馆和麻栗坡烈士陵园—边防二团新兵训练营—老山主峰—老山支前参战纪念馆—将军洞—天保口岸国门文化建设和边疆党建长廊建设—老山神炮为主线的精品教学路线;设计了老山主峰——战情教育、支前参战陈列馆——鱼水情教育、烈士陵园和老山作战纪念馆——悲情教育等精品课程。截至目前,“老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基地共承接了省内外重点班次391个,共15153名学员接受了理想信念教育现场教学培训。

  加强交往交流交融,解决就业困难的瓶颈问题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景区及周边群众致富。为了加快推进全县旅游产业发展,麻栗坡县成立了麻栗坡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本着“致富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以及“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理念,紧盯“景区红、民族富,共谋发展小康路”的发展目标,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景区培育开发了以腊肉、腊猪脚、马脚杆粽粑、三角粑、油糖糕、芭蕉果粑等为代表的地方特色食品;以壮族、瑶族、苗族等民族为代表的服装、首饰、装饰为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商品;以苗族的芦笙、白倮人的蜡染、民族刺绣、金、银、铜制的精美饰品,最大限度满足各地各族游客需求。景区利用周边少数民族特殊人才资源,启动运营中优先吸纳当地各族同胞到景区做票务员、讲解员、保洁员、保安员、驾驶员等工作,共解决就业5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500余人,实现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景区还鼓励发展农家乐、精品民宿、旅游小商品、手工制品、土特产品、特色养殖种植等相关产业,为各族群众找到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边吃边”“以旅促农”“电商扶贫”的致富路子。此外,景区坚持保护传承,不断提升红色旅游载体内涵,着力打造《铜鼓舞》《荞菜舞》《竹竿舞》《手巾舞》《芦笙舞》等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和以《国旗下的老山》《声动云南》《文化名人赞云南》《行走在世外和尘世间的白倮人》为代表的系列文化精品,搭建以彝族白倮“乔菜节”、苗族“踩花山”、瑶族“盘王节”、壮族“三月三”“民族特色美食文化节”为代表的旅游节庆活动平台,鼓励乡村民族文艺队积极参与民族文艺汇演,提升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形成血脉相连的共同体。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搭建安居乐业的共生舞台

  景区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美好愿景,充分调动周边民族群众的积极性,构建依托旅游产业外的特色农业、其他服务行业产业链。通过对景区的大力宣传,吸引全国各地游客,促进周边各族人民通过旅游业增收致富,共辐射带动2个乡镇、19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寨、6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涉及2537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各族同胞7231人。

  此外,景区的建设也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娱乐产业、野外拓展训练及民族特色种养植业的发展。依托景区游客市场,周边村民积极开发民宿、农家乐、农家庄园等,带动了周边各类加工业及农村合作社企业的发展,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配套服务。目前,景区共辐射带动了2个民族旅游特色村、30余家民宿及农家乐、10余家餐饮单位、20余家旅游商品店以及1万余亩香蕉、火龙果、百香果等特色农业种植。

  英雄老山圣地景区是新时代边境线上艰苦奋斗的典型,是新时代团结奋进的标杆,景区全体领导干部、员工和各族群众将始终坚持一心向党、团结奋斗、共同进步的发展理念,不断挖掘红色资源,发挥红色文化引领作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手牵手、肩并肩书写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美丽新篇章。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