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州区以建设“国内知名、西部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紧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契机,不断优化环境、创新机制、拓展载体、丰富内涵,鼓励返乡创业者从事“三产”发展,激活乡村旅游发展动力,推动乡村振兴,先后获得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最佳度假胜地和“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等多项荣誉。
2018年,全区接待游客1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7%。建成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2个,景区1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星级农家乐59家,星级酒店2家,民宿22家。文化旅游直接从业人数突破1万人。
一、政策牵引,激活返乡创业旅游“因子”
安州区是“全国第二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地区”。近年来,安州坚持政策引导、金融扶持、基础配套先行,创新建立党政统筹、部门联动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出台了加快旅游业发展扶持政策等系列文件,在全市率先试点实施“1+1+3”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每年用于支持和鼓励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基金超过1000万元。2018年,安州区吸引各类返乡创业人员1550余名,创办旅游链条产业各类实体1400余个,带动12000余名返乡人员就业创业,实现年产值50余亿元。其中,返乡创业人员投入乡村旅游行业的占比超过80%。
二、拓展载体,“旅游+”提升乡村振兴品质内涵
安州区坚持“旅游+”发展思维,农业、林业、水利、体育、特色美食、传统民俗等相关业态深度融合,引领旅游项目建设、景区打造、功能配套、三产服务和旅游开发。将地域特色明显,业态丰富、极具影响力的“花城果乡”“幸福七里及猕猴桃走廊”“温泉花海”等乡村旅游示范景区连点成线,形成景观带,带动更多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同时,通过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美丽花城梨花节”“猫儿沟农耕文化节”“罗浮山漂流节”等特色鲜明的旅游节庆活动,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内涵。
三、文化为魂,唤醒乡村旅游“乡愁”元素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安州,中国春社·雎水踩桥、“廊桥夕照”姊妹桥、《西游记》拍摄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白水湖等“乡愁”景点以及新春民俗文化巡游、元宵猜灯谜、安州山歌会、安州非遗展示等“乡愁”文化活动深受游客青睐。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积极将文化艺术、文明创建等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开展乡村旅游摄影大赛、厨艺大赛、文创体验等系列文旅活动,促进乡村旅游多元化发展。安得儿意、安驿·箱几等一批文创品牌声名远扬,张包蛋、焦鸭子、李红酥、花荄牛肉等特色美食进一步唤醒安州乡村旅游的“乡愁”元素。
专家评语
政策牵引,激活返乡创业旅游“因子”,坚持政策引导、金融扶持、基础配套先行,创新建立党政统筹、部门联动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制;拓展载体,“旅游+”提升乡村振兴品质内涵;文化为魂,引领旅游项目建设、景区打造、功能配套、三产服务和旅游开发;唤醒乡村旅游“乡愁”元素,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积极将文化艺术、文明创建等融入乡村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