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鸟岛地处浙江东部,是舟山群岛最北部的一个离岛。花鸟以岛建乡,岛上有远东第一大灯塔—花鸟灯塔,建于1870年(清同治九年),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5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舟山考察调研时说:“舟山有花鸟岛,名字就美,当年我就想去那里。”然而在产业转型之前,由于海岛交通不便、淡水缺乏、生态脆弱、环境承载能力差等先天瓶颈,花鸟岛人口不断外流,老龄化问题严重,传统产业衰退,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空心岛”。但自2013年10月起,花鸟乡党委政府紧紧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两山”重要论述,发挥离岛优势,做足“海”字文章,逐步探索生态、产业、民生三者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形成海岛乡村旅游发展的“花鸟模式”。随着2014年定制旅游的起步,2016年全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的顺利召开,如今的花鸟岛已用乡村旅游发展谱写了现代版的诗与远方,蜕变成为舟山乃至浙江省旅游的一张金名片,生动体现了“两山理论”在边缘海岛的全面实践。
一、创新做法
花鸟岛的乡村旅游发展是在充分考量海岛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全民共享为目标,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实践,形成了特有的“花鸟模式”。
(一)坚持定制化。
花鸟岛基于本身脆弱的生态及有限的设施承载,选择了“定制旅游”。一是严格控制上岛人数。以提前预约的形式,将每日进岛游客数量严格控制在300名,三天两晚的定制游客人数锁定在600人以内,防止游客过载后造成的环境恶化和品质下降,为游客提供更多私享化的休闲空间。二是科学匹配旅游设施。花鸟的旅游船舶和民宿发展的规模都根据进岛人数,予以科学匹配。同时水、电、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设施也根据进岛人数,予以设计扩容。三是推行私人定制。花鸟的私人定制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专属化服务,所有定制旅游的客人都可以享受进岛有专属的高速游船、接送有专属的观光车辆、入住有专属的精品美宿、全程有专属的私人管家服务。第二种是根据游客需求,提供各种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二)坚持低碳化。
花鸟的开发建设绝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是以生态为利器,坚守低碳循环的理念,通过海岛生态工程进一步优化、美化和彰显其原生态的淳朴与魅力,凸显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低碳经济。花鸟拒绝一切有污染的企业进入,岛上没有任何工业企业。岛上所有项目开发建设,包括已完成的民宿区、慢生活街区以及今后的“到灯塔去”项目,都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适度改造、就地取材、废旧物利用和贴近自然为原则。二是低碳人居。花鸟推行全岛垃圾干湿分类和垃圾分类“绿色账户”诚信档案制度,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采用MBBR生物移动床技术治理污水,开展屋顶集雨示范工程试点,岛上推行低碳交通系统,以观光电瓶车保障交通运力,除运输车等必备车辆外,其他机动车辆一律拒绝进岛。三是自然生活。花鸟依托原生态环境,实施四季园林景观廊道建设、山体绿化、美丽庭院和修旧如旧、原生态设计,倡导废旧物改造、资源循环利用和健康饮食、步行等简约的生活方式,全面营造鸟语花香的生活及心灵的空间。2016年,浙江省环保组织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在花鸟岛建设了低碳示范点。
(三)坚持特色化。
花鸟岛的开发充分彰显了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的融合发展。一是离岛微度假。花鸟岛是离岛中的离岛,距舟山定海超过100公里,距嵊泗泗礁本岛也有26.5公里。基于这一特质,花鸟岛定位为“中国第一个高端定制化离岛微度假目的地”。微度假是短暂抽离都市生活的一种度假生活方式,以三天两晚、两天一晚旅游产品为主。二是共建共享。花鸟积极引导全民参与,努力实现群众安居乐业、普惠共享,让岛民有更多的获得感。花鸟实施了中青年“乐业工程”,积极引导本地群众参与民宿、餐饮、渔家乐、商贸零售、手作等产业,提升造血功能,凸显产业的富民效应。花鸟实施了长者“乐龄工程”,建立了“乐龄幸福公社”,不仅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了托管照料、送餐服务,还把公社打造成集同堂会、影院、作坊、学堂、康疗等于一体的公共休闲平台,吸引全岛的老人到这里共享幸福生活,构建整岛乐龄幸福圈。三是文化融合。花鸟打造了富有渔文化特色的露天酒吧,将民宿区打造为文化演艺的特色空间。打造了张海舟艺术家工作室和《江南诗》诗刊工作室,特邀中外艺术家举办“中国海岛·浙江舟山花鸟诗会”,并授牌“中国诗歌之岛”,提升岛屿的艺术气质。以“老兵之家”彰显军民鱼水之情,并由此延伸出“爱家、恋家、守家、回家”的家文化,让在花鸟的所有人,包括老人、老兵、游客、灯塔人、创业者,都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都能够积极践行低碳环保、乐龄志愿、传承精神的使命,守护共同的家园。
(四)坚持专业化。
花鸟的开发建设从筹划开始就交给专业人士,并形成专业化开发模式。一是专业化管理。花鸟的管理模式为“一岛一景区一公司”,由一家专业公司整体打包运作、统一管理运营,避免无序开发,确保定制旅游的持续推进。二是专业化设计。花鸟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以全域景区化的理念,提前做好顶层设计,编制完成《花鸟旅游岛总体规划》《花鸟旅游示范岛提升规划》、“到灯塔去”项目概念方案及低碳发展实施意见、共建共享实施意见等。三是专业化打造。花之语民宿区、慢生活街区、艺术家工作室、露天酒吧、印象馆、陈列馆等一期项目建设,由杭商旅集团旗下西溪漫居公司全程指导与跟踪,今后“到灯塔去”项目也将由其注册的专业公司统一打造。
二、取得成效
自构建“花鸟模式”以来,定制旅游已被广大游客认可并受到市场追捧,一个贫穷落后的边缘海岛涅槃再生,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走出了一条新常态下边缘海岛科学发展之路。
(一)实现了空心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定制旅游改变了之前单一的以渔业为支撑产业结构,花鸟岛上的游客数量和旅游产值呈逐年增长态势,已实现游客接待量3万人次、旅游总产值6000万元。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岛上的群众纷纷参与到民宿、渔家乐、餐饮等服务管理中,开起了本土化的渔家民宿,平均年收入可达10万元。
(二)吸引了本土青年的回归和外来人才的流入。
原来的花鸟岛是名副其实的老人岛,人口不断流出,常住人口不足800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占60%以上。现在,花鸟岛吸引了本土和外地青年人才的进驻,他们打造自己的特色民宿,岛上的民宿由2013年的5家增加到了60家。春节来临的时候,人口流入多达1000人次。花鸟还吸引了陈佩斯、张丰毅、杨立新等艺术家,吸引了《欢乐颂2》等影视制作团队,老人岛正逐渐蜕变成青年岛、文艺岛、网红岛。
(三)优化了边缘海岛的生活设施和人居环境。
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花鸟岛灰暗破旧的居民区变成了浪漫的民宿区,岛上的道路、码头、山塘水库、照明系统、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交通船舶得到了更新,商业街区业态逐渐丰富,人居环境越来越好,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2016年全省“美丽乡村”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在嵊泗成功召开,花鸟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接受了全面检阅。
(四)营造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为”的乐和氛围。
乐龄幸福公社的建立,使老年人的夕阳生活更加丰富多彩,75周岁以上的老人680元/月可全托照料,老人们还可在公社休闲娱乐,享受更加幸福的生活。安逸的晚年生活使他们更愿意“老有所为”,积极参与到花鸟的低碳环保、手工制作当中,一些经验丰富的老人组织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制作,让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助推海岛旅游,实现老人们的自我价值。
花鸟岛,一个富有诗意的“鸟屿花乡”。她的再生,见证着一个边缘海岛的蜕变,它的变化由内而外,是生态的、可持续的。希望花鸟岛的羽化成蝶,能够为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和大花园建设提供借鉴,能够为全国边缘海岛、边缘山区以及空心村、空心岛的发展提供借鉴,使其重焕生机,永葆自然环境的底色、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
专家评语
充分考量海岛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经济崛起为核心,以全民共享为目标。坚持定制化、低碳化、特色化、专业化。推行全岛垃圾干湿分类和垃圾分类“绿色账户”诚信档案制度,采取“一岛一景区一公司”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