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月亮地村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全村共有144户565人,是国家级传统村落。月亮地村自2016年起大力发展“体验农业+休闲旅游”的新型产业结合模式,以拔廊房为主导的建筑风格,打造特色主题体验民宿,塑造“土色土香土风韵,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旅游产品,将其打造成集文化体验、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二、主要经验和取得的成效
(一)规划引领,整体统筹。
县委、县政府将月亮地村作为全县全域旅游的样板村进行整村推进。坚持“四统一”原则,即统一方案、统一风格、统一设计、统一实施,邀请了乌鲁木齐景观设计院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整村推进规划建设方案。月亮地村主打“传统”牌,即在保护原始村落特点的基础上,以乡土特色下的农家风格为主导,最大限度地保留住乡村文化的原真性。村落的拔廊房为统一的建筑风格,艺术夸张化处理局部节点,形成“可看、可想、可玩、可忆”的旅游产品。目前,通过每户以奖代补6万元的模式,共完成民房改造144户。完成村庄道路改造、供排水管网和通信光纤、电力管网铺设、旅游星级厕所、滨河景观带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古戏台、采摘园、游客服务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休闲娱乐设施建设。
(二)业态丰富,融合发展。
月亮地村主要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特色,大力发展以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亲近大自然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活动,让游客切身感受农家生活。对即将“消失”的传统流水席、酿醋、手工挂面、土豆粉条等传统手工艺,以建立合作社的方式,将这些有机农产品做精做细,成为“木垒有礼”的首选产品。月亮地村的村民瞄准全域旅游大发展的市场机遇,将自家民居改造成集食宿购物、观赏体验为一体的民俗风情家访点(现已打造20家家访点),在家访点设有手工艺品展销区、特色饮食区、民俗文化体验区,庭院规划设有种植区、养殖区,在提供饮食服务的同时,提供庭院采摘的服务,为游客营造农家养生、休闲、旅居之地。
(三)弘扬文化,节庆助推。
为推进全域旅游,挖掘传统文化,月亮地村一方面加快景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实施“走出去、迎回来”的旅游促销战略,强化营销宣传,增加知名度。加大对新疆曲子戏、建筑民俗、饮食文化、婚庆文化、年俗文化和民间传统故事等的深入挖掘,利用传统年俗节庆,借助菜籽沟艺术家村落中众多艺术家的优势,包装打造本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发展。利用冬至、元旦、腊八、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成功举办了多次民俗文化旅游活动,向游客展示了传统村落的乡愁记忆。
(四)改善环境,提升服务。
结合创建“自治区卫生乡镇”,月亮地村围绕创造“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和游客满意”的总目标,大力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整治旅游环境,全力规范旅游市场,实现了“四通”“四化”,即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通无线通信和绿化、硬化、美化、净化,提升了旅游档次,创造了未发生旅游投诉和旅游安全事故的佳绩。
(五)带动扶贫,促民增收。
英格堡乡结合实际制订了《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方案》,因人、因户制订方案,把“扶贫”和“扶志”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融资贷款、民政救助等多种方式对发展旅游业的群众有不同的优惠政策,投资近千万。通过发展旅游业,就业岗位增多了,自产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容易进入“市场”,老百姓富了,贫困群众有了参与感、成就感。2017年被评为昌吉州“乡村旅游特色示范村”,荣获“2017新疆十佳特色乡村游”称号。
专家评语
大力发展“体验农业+休闲旅游”的新型产业结合模式,以拔廊房为主导的建筑风格,打造特色主题体验民宿,塑造“土色土香土风韵,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旅游产品,将其打造成集文化体验、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坚持“四统一”原则,即统一方案、统一风格、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实施“走出去、迎回来”的旅游促销战略,因人、因户制订方案,把“扶贫”和“扶志”有效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