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全国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和精品线路 > 全国乡村旅游典型案例 > 旅游扶贫成长型

发挥优势创特色 亮丽彝乡展新颜——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可邑村

发布时间:2020/11/25
来源:社会司
[ 打印 ]

  可邑村位于红河州弥勒市西三镇中部,隶属蚂蚁村委会,全村现有村民199户737人,其中以彝族支系—阿细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99.6%。作为弥勒市西部民族文化走廊的起点,可邑村不仅是闻名遐迩的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源地,也是阿细创业史诗《阿细先基》的兴盛之地,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先后被列为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项目基地,州、市级重点建设的彝族文化生态旅游村。2009年10月,可邑被授予首批“全国生态文化村”和“全国森林旅游示范村”称号。可邑村把景区开发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多措并举带动贫困户参与旅游产业,走上脱贫致富道路,使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互促共进。2017年动态管理后,可邑村贫困人口20户63人2017年脱贫8户28人,2018年脱贫5户14人。 

  一、主要做法 

  (一)全面科学规划,定位精准品牌。 

  可邑村是彝族支系阿细人聚居地,优越的生态环境及特有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成为休闲度假、体验乡村人情的乐土。可邑村立足村情和长远发展,对村庄建设以及景观开发等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规划由古村风貌区、核心景观区、接待服务区、古村新韵区、山林休闲区5区组成,定位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重在打造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品牌。可邑小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申报,给可邑村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补齐设施短板,加快旅游开发。 

  可邑村立足脱贫攻坚实际,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以来,按照“民居统一规划建设、老村全面改造提升”的思路,投资3200余万元相继完成景区内139幢民居新建和363幢旧房改造工作;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及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资2600余万元在可邑村推进建设水景观、陈列室、文化广场、密枝林栈道、彝族虎图腾、景观绿化以及生态停车场、游步道、旅游厕所等旅游设施;投资800万元建成长6公里的可邑旅游专线;投资1884万元的清水龙潭提水工程实现可邑、蚂蚁、法雨3个村的自来水供给。 

  (三)突出文化特色,丰富旅游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可邑村是彝族支系阿细聚居地区,粗犷奔放的“阿细跳月”、原始神秘的“阿细祭火”、创世史诗“阿细先基”堪称文化瑰宝。以墙体和陈列室3D多媒体为载体多方位展示阿细文化,以旋律欢快的阿细歌舞、绚丽璀璨的民族服饰、古朴独特的民风民俗,深入挖掘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价值,运用演艺、娱乐、节庆、会展以及文化餐饮、旅游商品、特种体验等多种形式,把阿细文化贯穿于食、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将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品牌形象塑造迅速转换为经济价值。 

  (四)开发旅游商品,提高旅游附加值。 

  通过对阿细文化、人文历史的深入研究,开发出一批有地方特色、价廉物美、携带方便的旅游系列商品,如依托“阿细跳月”的影响力,大力开发彝族小三弦、刺绣、挂包、银器饰品等彝族风情纪念品;依托绿色生态品牌,开发阿细骨头参、核桃等特色旅游商品;发挥独特的餐饮优势和民族特色,在阿细羊汤锅、“八大碗”、野生菌、土鸡蛋等特色餐饮上做足文章。借助全国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东风,率先在全市创建淘宝村,实现了老百姓在家门口把自己的特产卖出去、把生产生活所需买进来。成功吸纳了“阿细蜜源”“菊婶骨参”“老弥勒传统小吃”等商家入驻小镇,淘出了可邑村的致富路。 

  (五)参与旅游服务,助力精准脱贫。 

  把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作为主导产业,采取“公司+小组+农户”的模式,实现了“三促进一吸纳”,即促进集体经济长足发展,村小组每年参与旅游收入分成达65万余元,解决了全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纳、卫生整治、产业规划等部分费用;促进老百姓的就业及增收致富,解决本村导游、演员、保安、环卫等各类服务岗位就业300余人,年劳务收入达500余万元。“美丽家园”新区有9幢新建民房经营乡村客栈,每幢客栈可实现年纯收入3万~5万余元。目前仅可邑已有61户农民发展餐饮、民宿、民族手工艺制作等旅游延伸产业,每年能增加5万~10万元收入。 

  二、取得成效 

  (一)群众增收步伐加快。 

  通过“美丽家园”与景区建设相融合,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民族民俗旅游等,农户新建房以出租或自营的形式经营乡村别墅酒店,旅游发展为村民带来导游、文艺表演、保安、环卫等各类服务岗位,极大促农增收。 

  (二)农村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通过建设,村庄更加布局合理、村容村貌进一步美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明显提升,为民族文化旅游业的“二次腾飞”搭建了平台,为实现招商引资,企业化经营和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力推手,为可邑村产业结构优化带来了巨大机遇和动力,特别是可邑村4A级景区的创建,进一步加快“以房带产”的步伐。 

  (三)促进民族团结与融合。 

  可邑村依托其独特的自然、人文风景和民族文化,让游客深深地感受到了纯朴而热情的少数民族风情,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兄弟的自豪感、优越感、民族自尊心和主人翁精神,更加自强团结,共同增收致富,有效促进民族团结与融合,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参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可邑村将以特色小镇建设为依托,以打造民族特色全域旅游为支撑,不断加快创建以阿细民族文化为核心、融阿细文化创意产业、阿细民族文化体验、阿细民俗展演、生态宜居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全省一流民族风情特色小镇,不断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专家评语 

  全面科学规划,定位精准品牌;补齐设施短板,立足脱贫攻坚实际,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文化特色,将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品牌形象塑造迅速转换为经济价值;开发旅游商品,提高旅游附加值,走出“电商+淘宝+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的致富路;贫困户参与旅游服务,把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作为主导产业,采取“公司+小组+农户”的模式,助力精准脱贫。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