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全国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和精品线路 > 全国乡村旅游典型案例 > 景区发展带动型

党政包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陕西省商洛市

2021/04/19 社会司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全市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辖商州、洛南、丹凤、山阳、商南、镇安、柞水1区6县。市区距省会西安110公里,交通便捷,有福银、沪陕、包茂等多条高速穿境而过,县县通高速,是连接西北与南方地区最便捷的大通道。 

  近年来,商洛市紧盯追赶超越目标,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绿色发展主线,将产业绿色化、城镇景区化、田园景观化作为基本路径,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重要抓手,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引领农村巨变、推进脱贫攻坚、发展全域旅游的一场革命,坚持高点规划、典型示范、梯次推进,农村面貌显著改观、产业发展加快、城乡互动加强、群众收入增加、整体活力增强、综合效益初显,为“秦岭最美是商洛”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丰富内涵。 

  一、商洛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十三五”以来,商洛市选择了乡村旅游基础较好的柞水县朱家湾村、石瓮子社区、洛南县巡检街社区、山阳县前店子村、商州区江山村、丹凤县竹林关村、镇安县云镇村、商南县后湾村作为乡村旅游重要载体的美丽乡村示范村进行打造,紧紧围绕发展乡村旅游这条主线强力推进建设工作。8个示范村宛如竞相绽放的“八朵金花”,点缀着大秦岭核心区商山洛水旅游格局的新画卷。目前柞水朱家湾村、山阳前店子村、商州江山村、商南太子坪村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各县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除了具有在统一发展理念基础上的共性之外,在发展方式上又结合当地特点有着自己的路径。 

  (一)景区依托型发展模式。 

  商南县太子坪村和柞水县朱家湾村、石瓮子村是典型的景区依托型发展方式,借助金丝峡、牛背梁和柞水溶洞景区,县上把美丽乡村建设按照景区的一部分来整体打造,把乡村作为景区的旅游接待后方。村子里大规模发展农家乐集群和高端民宿等旅游接待服务,同时增加与景区互补的旅游项目,成为既服务景区又有自身特色的旅游新村。 

  (二)招商造景发展模式。 

  对于周边没有核心景区支撑的村子,打造景点是拉动乡村游的有效措施。山阳县前店子村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西北地区规模最庞大的徽派私家园林“漫川人家”,同时建成鼎盛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区及300亩荷塘,形成乡村游的拳头产品。 

  (三)镇村融合发展模式。 

  镇安县云盖寺镇和丹凤县棣花镇是两个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一体打造的典型。县上在古镇街区立面改造、店铺经营项目等各个方面以发展旅游为目的进行统筹,充分挖掘展示古镇地方文化,如,棣花镇以展现商於古道文化和贾平凹文学艺术为核心;云镇社区恢复云盖寺古庙,展示佛教文化等,赋予乡村旅游文化灵魂。山阳县把漫川关古镇与周边的前店子村、古镇社区、小河口村、水码头村、闫家店村和法官庙村6个村进行连片打造,建设“漫川文化旅游经济区”,最终目标是与天竺山景区相融合,共同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四)移民搬迁新区整体打造模式。 

  结合山区移民搬迁工程,商洛市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移民安置的主导产业之一来考虑,在移民新村规划建设时就充分融入旅游元素,在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上满足旅游发展需求,通过精心选点,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移民新村。镇安县云镇社区结合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把2500余户移民小区与古镇老街区连在一起,为移民围绕古镇旅游经营相关服务业打下了基础。 

  二、商洛乡村旅游发展示范经验 

  (一)抓典型,做示范,不贪大求全。 

  商洛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立足生态、资源、区位、人文优势,针对各县区乡村基础情况,采取抓典型先建设的办法,依据“自然环境优、自身特色优、基础条件优、交通区位优”的“四优”原则,以及“与精品景区结合、与旅游线路结合、与中心城镇结合、与精准扶贫结合”的“四结合”原则,从各县区中甄选8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集全市力量集中进行打造。不贪大求全的做法,保证了市、县(区)财力、物力、人力的集中使用,破解了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难题。示范村的现行经验也有效带动了周边村庄,起到连片发展的效果。 

  (二)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层级同步推进。 

  商洛市委、市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提升农村落后面貌的民生工程,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突破口,视为一场改变乡村命运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党、政“一把手”领导不仅是决策者也是站在一线的建设者,通过包抓到村的具体分工,切实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牵总负责领导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这项高规格配置的“一把手”工程产生强大的动能,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快速、高效、高质量发展。并把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全市重点项目观摩内容,纳入市对县、对部门年度目标考核。 

  (三)重视规划引领,突出特色,强化执行。 

  保持本色、注重特色是商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市县(区)两级政府把高标准规划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头号工程,围绕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的理念,按照专业、特色、务实、精准的原则编制规划,先后聘请浙江远见、湖北殷祖、陕西城乡设计研究院等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美丽乡村规划。各县(区)在规划时本着深挖当地乡村本色,力求“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差异化发展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和美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一并完成,既保证建设有章可循,又保证产业发展能够持续。高标准的规划避免了“千村一面”互相模仿的简单复制,也避免了美丽乡村徒有虚名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弊端。 

  为了真正让规划蓝图变成现实,防止规划和建设“两张皮”的问题,商洛市让规划单位全程参与施工监理,指导施工建设,既当规划员又当监理员。确保建设质量和进度,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 

  (四)多方投入,广泛争取,破解资金瓶颈。 

  面对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面广,投资量大等难题,商洛市委、市政府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建立了财政投入、项目整合、招商引资、金融支持、社会帮扶、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市财政设立10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各县(区)财政均设立不少于500万元的资金,引导美丽乡村建设。为整合各类资金,商洛市将市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信用联办及邮储银行等与农村联系紧密的金融机构与农业、交通、水务等部门一并作为帮扶单位,调动各单位主动融入的积极性,从而加大了建设资金的筹措力度。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广泛宣传,赢得社会资金的投入,通过政府和市场两轮驱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度。 

  (五)与扶贫结合,同步推进,群众是主体。 

  美丽乡村建设的宗旨就是要让农民脱贫致富,共同走向全面小康。商洛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维护好、保障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扶贫同步推进,通过项目建设、景区运营、土地流转、农副产品、农家乐经营等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各县村积极探索旅游精准扶贫新方法、新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商洛破解山区农村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有效途径。 

  商南县太子坪村将脱贫攻坚纳入旅游产业园区整体规划之中,以精准定位为保障,旅游带动为核心,品牌引领为抓手,辐射共赢为导向,依托金丝峡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了水上漂流项目、精品民俗项目、药膳养生项目、农家乐接待项目等休闲体验型旅游项目,创新建立了旅游带动、品牌引领、民企共赢、合作共建“四大旅游扶贫模式”,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00元,直接吸纳就业800人,间接提供岗位500人。 

  山阳县依托鼎盛源现代农业观光园的辐射带动,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农耕体验园、水果采摘园、设施蔬菜科普园等设施农业,新建林果及茶叶采摘园5000亩、千亩油菜、千亩药材、千亩荷塘等农耕体验园15处,带动户均增收2万元。法官庙村按照精准识别管理、精准结对帮扶、精准规划定位、精准开发产业、精准融资投入、精准督促考核的“六个精准”扶贫思路,设立扶贫攻坚作战室,设立脱贫摘帽倒计时牌,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旅游扶贫工程。 

  (六)与名镇建设结合,镇村联动,加快城镇化进程。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同时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全市8个示范村汇聚人口近20万,带动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了49.5%,新修城乡旅游公路10条120多公里,8个示范村实施居民房屋立面改造523户,新建、改建房屋923间,特色园区17个,大型基础设施29个,停车场18个,文化广场8个,游客中心8个,安装路灯1200余盏。 

  镇安县以云盖寺文化旅游名镇创建为抓手,结合云镇村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保护修复老区、打造特色新区、完善配套设施、带动旅游产业”的建设思路,以古镇建设为核心,带动周边的岩湾村发展为花卉苗木基地为主的风景区,把金钟村打造牡丹—绿竹风景带,与云盖寺镇相互融合,同步发展。 

  山阳县把漫川关古镇建设与前店子美丽乡村建设整体统筹,以规划为引领,整体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综合环境治理,集中打造十大项目工程。“漫川人家”和前店子美丽乡村已经成为漫川关文化古镇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前店子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50元,农家乐旅游产业净增加收入4500元,占到群众收入的30%。全村有农家乐73户,占到总户数的11%。漫川关镇连续三年在全省31个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考核排名中位列前茅。 

  丹凤县把竹林关镇与竹林关村的美丽乡村、精美城镇、精品景区作为“三大会客厅”同时打造,围绕生态宜居示范区,突出五大板块,整合项目搭台,加快旅游开发,在保持本色上做“减法”,在突出地域特色上做“加法”,让美丽乡村既有“里子”又有“面子”,加速城镇化的翅翼。 

  三、商洛乡村旅游发展成效 

  (一)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及收入大幅增长。 

  2018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2100万人次,旅游收入58.8亿元,全面辐射带动贫困群众1.5万人增收致富。2018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商洛乡村旅游引爆了客源市场,接待游客408万人次,其中柞水朱家湾村、终南山寨、阳坡院子民宿共接待了10.4万游客,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商洛旅游最活跃的增长极。 

  (二)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 

  乡村旅游作为一项带动范围广、融合度高的产业,赋予了美丽乡村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让农民寻找与自身专长相结合的致富途径,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八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共6026户20086人,乡村旅游带动1760户5974人直接从事农家餐饮住宿、农特销售产品、特色种植养殖等旅游相关产业,2018年年底8个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00元,比全市农民纯收入高1623元,其中旅游经营人均增收1000元,农特产品销售人均增收300元。 

  (三)创新了乡村旅游发展方式。 

  针对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游客的消费需求,商洛市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开始就瞄准了乡村休闲度假甚至乡村生活的目标,依托大秦岭良好的生态环境,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审视田园生活,围绕游客对于田园、对于乡愁的向往,大到乡村布局、田园风光,小到一房一瓦、一苗一木,通过山丘、小溪、田垄、屋舍、树林全景呈现乡村的美丽和恬静。广大游客沉浸在自然山水和美丽田园之中,感受到返璞归真的畅然,乡村生活逐渐成为游客旅游消费的新选择,不断引领乡村旅游向休闲度假阶段发展。 

  (四)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商洛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结合,还体现在用旅游的服务理念,围绕游客“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引导生产方式的转变。各示范村以服务游客、促进乡村旅游消费为目的,将特色民宿、小品景观、游客步道、旅游标识建设融入美丽乡村之中,建设实施了多个有味道、有品位的乡村休闲项目。同时推出了商洛“八大碗”等特色美食,商洛核桃、板栗等旅游商品和柞水渔鼓等文化节目,延长产业链条。 

  (五)推动了乡村旅游服务品质化。 

  商洛以乡村旅游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在发展中充分考虑旅游需求,村村建设了绿道、停车场、旅游公厕、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乡村旅游的硬件配置得到提档升级。各村在统一发展理念下,通过培训、引导等措施大力提高农家乐接待服务水平,又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高端民宿,极大提升了乡村旅游服务品质。 

  商洛美丽乡村建设契合了党中央“美丽中国”和陕西省“三个陕西”的要求,以超前的理念和坚守特色的原则,通过全域布局、典型带动、党政包抓强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方式的创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文明进步和农民脱贫致富,首批成功打造的美丽乡村“八朵金花”已经成为商洛乡村旅游的亮丽名片,成为陕西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一个典型模式。 

  专家评语 

  在发展方式上结合当地特点有着自己的4条路径,景区依托型发展模式、招商造景发展模式、镇村融合发展模式、移民搬迁新区整体打造模式。同时重视规划引领,突出特色,强化执行;与扶贫结合,同步推进,群众是主体;与名镇建设结合,镇村联动,加快城镇化进程。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