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全国乡村旅游典型案例 > 田园观光休闲型

整合乡村旅游资源 开发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海南省三亚市中廖村

发布时间:2021/01/28
来源:社会司
[ 打印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华侨城作为大型央企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近年来,在中央美丽乡村建设战略指引下。华侨城集团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优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通过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精心打造以中廖村为典型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示范项目,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为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 

  一、“待字闺中”——最美乡村中廖期待蝶变 

  中廖村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是全省闻名的“无刑事案件、无群众上访、无吸毒人员、无房屋违建”的“四无”村庄。中廖村拥有热带田园风光,民族民俗文化氛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较为单一,配套服务及设施匮乏,旅游基础设施不足,出行交通极为不便。据悉2013~2015年,中廖村全村3800多人,年轻人以外出务工或在家务农为主,村民年收入约为6800元/年/人。 

  2017年4月,经过深入考察,华侨城集团与吉阳区政府、中廖村委会就产业合作开发达成初步意向,并签署了《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至此,华侨城正式进驻中廖村,并围绕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持续加大对中廖村的资金投入,引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让乡村的优美生态与城市的生活配套设施充分结合,把中廖村真正建设成为与城市共存共融、功能与特色互补的美好家园。 

  中廖村作为三亚“十镇百村”工程的示范村,将朝着“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目标创造时尚新农村样本,为创建全域旅游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美好新海南”而奋斗。 

  二、主客共建共享——华侨城的乡村建设在行动 

  自2017年4月进驻中廖村后,华侨城海南集团在保留村中好水好景的基础上,遵循乡村生存的自然法则,尊重地域和地区发展的文化脉络,对中廖村进行了原址提升规划改造计划,重新还原农村原有的生活场景,还原一个有乡村感、有历史感、有家味儿的故园。 

  (一)利用闲置田地,合理规划打造。 

  华侨城海南集团重点对村庄的公共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新建游客中心、公共洗手间;改造村内原生态种植业,打造特色蔬果“花园”——黎夫彩园;打造阿爸茶社、儿童乐园等,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度。 

  (二)统一规划,整体布局特色民宿。 

  华侨城海南集团共租赁了18户村民的闲置旧民宅房屋,融入当地民族文化元素后设计改造为民宿,这些旧民宿均藏于椰林中,装修简约,装饰元素大多就地取材,每一处设计都匠心独运,让住客体验别样黎族风情。 

  (三)发展特色餐饮业大力弘扬餐饮文化。 

  为进一步凸显中廖特色餐饮特色,村内开设四家特色餐厅,阿爸茶社是极具海南特色的传统饮品集中营,延续并弘扬海南老爸茶文化精神;小姨家餐厅主打特色小吃,秉承深厚的老店工艺传承;土坛树老鸭店是槟榔树下的露天餐厅,主营黎族农家菜,对于喜欢地道乡土菜的吃货一族来说,是不错的尝试,先有鸡餐厅是中廖村着力打造的一户一味餐厅,以“中廖走地鸡”为主要烹饪食材的餐饮店,打造集健康、美味、正宗、便捷为一体的特色餐厅。在餐厅中还有特色“莲花灶”可为游客提供更接地气更回味曾经的消费体验,培育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四)整合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 

  华侨城海南集团对村民的原生态表演进行了包装,在村内精心布置了莲花池、黎家小院、大榕树广场等演艺点,精心排练各种演艺节目定时进行表演活动,用独具当地特色的文化演艺内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合作、引入海南特色非遗项目,让非遗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引进自行车及电瓶车骑行项目,延伸消费链条。与此同时,中廖村深入挖掘和继承黎族文化,设计了一批极具特色的黎族形象IP代表:大力神(黎族人民开天辟地的祖先)、椰壳怪(会捣蛋的小精灵)、槟榔族(世代繁衍生息的黎族人)。中廖村根据其特有的民族优势,不断优化完善进一步塑造独具韵味的美丽乡村,以不砍树、不拆楼而闻名全国的美丽乡村中廖村迎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村民化身“上班族”——还乡于民助力乡村变革 

  “一个充满休闲气息又不失生态原貌的新农村形象”是符丁练现在对中廖村的印象,曾经的她也和村里的小伙伴加入过外出打工的浪潮。待结婚生子后,为了照顾家庭,符丁练无奈成了全职家庭主妇,日子变得日复一日、千篇一律。自从华侨城海南集团对村庄进行集中开发建设后,符丁练加入了华侨城集团,顺利通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后,她成为中廖村游客部的一名电瓶车导游,向游客介绍中廖村的发展变化,“以前为了顾家根本没法上班,现在是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不仅方便照顾家人和孩子,更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孩子也经常和小伙伴说,我妈妈会开红色的很厉害的车”,符丁练开心且自豪地说,“每天上班很开心,能向游客介绍自己的村子,非常荣幸”。 

  不仅如此,村里的各项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越来越好,住在村里跟住在城市中没有太大区别,反而是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开始羡慕住在村里的人了。图腾窗棂瓦白墙,院落宽敞干净,在青山环抱间,黎兰珍大姐家的老房子焕发了新的活力,这栋曾经要被废弃的老房,经过华侨城海南集团的精心打造如今变身为中廖特色“村上书屋”,洁净敞亮的落地窗、加盖镂空花纹的屋顶,内藏书千余册,各类70、80年代绝版经典怀旧书籍吸引着游客的关注。在书屋的改造过程中,既尊重了老屋的历史,又赋予其新功能,使其与乡村生活方式更协调、更融合。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中廖村的一处亮丽风景线。而作为“房东”的黎大姐并没有固守于房租收入,而是选择加入华侨城集团,成为一名客房服务员。对于如今的“上班族”身份,黎大姐笑称习惯啦,“现在有了固定时间的限制了,打扫打扫客房,比以往种庄稼轻松了许多,每月还有固定的工资,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挺好的”。不善言辞的黎大姐不好意思地搓搓手,“赶上好时候了,家里人也都支持我将家里不用的房子出租,自己也出来干工,跟着华侨城干,有盼头,相信以后中廖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收入会越来越高”。 

  华侨城入驻以来,通过开发旅游项目,带动了村民大幅增收,其中2018年带动村民创收约500万元。为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华侨城等入驻开发企业通过增加保洁等就业岗位、优先租赁贫困户土地、闲置房屋等,打造特色餐饮、民俗等产业,帮助包括贫困户在的村民年创收71万元/年。现华侨城集团正大力开展“一户一味”“一村百美”产品,以租赁或合作开发模式,带动村民从事相关美食产品的发展。开展特色共享产品,实现闲置资产的高效转移,如共享菜地、共享厨房、共享集市等产品,进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让村民享受到美丽乡村发展成果。 

  专家评语 

  主客共建共享,利用闲置田地,合理规划打造,统一规划,整体布局特色民宿,开展特色餐饮业,大力弘扬餐饮文化,整合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村民化身“上班族”,还乡于民助力乡村变革。大力开展“一户一味”“一村百美”产品,以租赁或合作开发模式,带动村民从事相关美食产品的发展。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