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绕“规范管理”,推进幸福互助大院建设顶层设计
一是设计选址规范化。把农村幸福互助大院建设纳入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乡镇区域规划中预留农村幸福互助大院建设用地。建筑形态上,从过去的普通联排平房、四合院形式,逐步升级为多层连体大院;规划选址上,充分利用乡镇和居民点上下水、集中供暖等已有基础设施,毗邻乡镇卫生院和卫生所,满足老人日常生活需要并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既增加了乡镇“人气”,也有利于开展敬老爱老服务活动。二是资金筹措制度化。把农村幸福互助大院建设作为重要民生项目,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财政预算资金予以保障。同时,统筹上级民政部门补助资金,整合富民安居、援疆资金及其他社会资金,严格按项目规划分步实施、逐年扩大,持续推进农村幸福互助大院的规模化建设。三是保障标准框架化。在建设规模上以地定院,摸清各村老人实际人数和入住需求,集中2至3个村,按照小户型、大集中、设菜地、全封闭模式,配套建设图书室、培训室、棋牌室、排练室、康复室等文化娱乐、健身设施。出台了《吉木萨尔县农村幸福互助大院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民政、文旅、卫健等相关部门职责。优先保障农村鳏寡孤独、低保、防止返贫重点监测户老年人,确保存在特殊困难的老人入住幸福互助大院。
二、围绕“基础建设”,推进养老模式提档升级
一是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将农村养老服务作为全县民生保障规划重要内容,纳入县重点民生实事、重大改革事项清单,坚持“能进乡镇则进乡镇、能进居民点则进居民点、靠近农村老人聚居村”原则,系统谋划,统筹部署,2014年以来新建农村幸福互助大院12所,覆盖27个村。二是合理设计功能布局。摸排各乡镇老人实际人数和入住需求,按照“集中居住、分户生活、自我保障、互助服务、抱团养老”模式,统筹考虑老年人医疗、生活便利、精神娱乐等需要,合理规划建设日常起居、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功能设施。三是持续提升安全防护水平。将农村幸福互助大院的消防安全防范纳入工作重点,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组织第三方专业公司定期对消防、电梯等专业设备进行维修维护,常态化开展安全检查和消防知识培训,确保老人们“安心”养老。
三、围绕“幸福养老”,建立完善长效运行机制
以保障农村幸福互助大院运行为重点,着力破解资金、管理等堵点难点。采取“政府补助、爱心人士捐助、联点单位帮助”的“三助”形式,充分链接各类社会资源,构建多层面筹资和运行体系,有效保障农村幸福互助大院持续健康运行。其中,2023年县财政预算保障42万元,争取上级福彩资金220万元,用于互助大院日常基础设施维护等费用。按照“老人的事情由老人来管理”的原则,成立院委会,确保院内规范有效运作。优先从退休村干部和退役军人中选拔管理人员,健全完善互助幸福大院行为规范以及卫生、安全、娱乐等管理制度。组织发动社会组织及志愿服务团队力量,积极开展爱心捐赠、文艺演出、健康义诊、卫生清洁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持续提升农村幸福互助大院运行质量,改善老年人生活品质。
四、围绕“老有所依”,积极推行抱团互助取暖
老有所乐。院委会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打造各院特色文化品牌。配套文化娱乐、健身康养等设施,引导组织老年人开展棋艺大赛、秧歌比赛、唱红歌比赛等娱乐活动,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老有所为。创新“同住不同吃”模式,为每户配备独立卧室、客厅和厨房,在院内配套了菜地,老年人可以延续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既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成本,又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有所养。乡镇卫生院每月为互助大院老年人开展一次随诊服务和体检送药,确保老年人能够及时、便捷获得医疗服务。在探索开展社区助餐服务的基础上,在条件成熟的互助大院开展老年人餐厅试点,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实行送餐上门服务,并加强助餐点的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监管,确保老年人享受到安全、方便、实惠的助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