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辖14处镇街、1个省级开发区,共有968个行政村、110万户籍人口,是中国蔬菜之乡。蔬菜产业的发展让村民生活日益富裕富足。如何让农村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努力的方向。近年来,寿光市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为纽带,创新举办“驻村书记办大集,惠民服务送到家”民生服务大集活动,通过“书记点单,单位摆摊,群众赶集”的方式,为农村群众提供订单式、组团式、上门式服务。
一、坚持一盘棋谋划,整合服务资源和力量
过去,市直部门单位开展“送服务下乡”活动,存在单打独斗、资源分散的问题。为了把服务资源更好整合起来,寿光市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群众需求,将市直部门单位的资源系统整合、打包下沉,实现“每家各炒一盘菜,共同办好一桌席”。
一是精心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寿光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市直部门单位成立82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根据单位职能和党员特长,以农村农民需求为出发点,精心设计120余项贴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群众需求的特色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涵盖健康义诊、农技辅导、法律咨询、苗木修剪、电商技能培训、民用表计量检定、老年人康复理疗指导等,建立民生服务大集的“服务项目库”,供广大农村群众“点单”。
二是持续优化民生服务项目。坚持边服务边提升,对“服务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针对民生服务大集现场的实际效果,不断改进优化志愿服务项目和内容。整理编印《寿光市民生政策宣传手册》发放给参加群众,介绍各类惠民政策、便民业务等办理方式,主动收集群众的意见诉求。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根据镇村点单频率和群众反馈情况,将改进提升意见及时分解到相关责任单位,对服务项目进行优化调整,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
三是不断吸纳社会服务力量。民生服务大集开展以来,服务内容越来越广,参与群众越来越多,寿光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志愿者纷纷主动报名参与。为进一步扩大服务面,丰富服务内容,在组织市直部门单位“摆摊”的同时,吸纳7个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近百名志愿者参与民生服务大集活动,增加了免费理发、文艺演出、磨剪子戗菜刀、应急救援指导等志愿服务项目,扩大了民生服务大集的“朋友圈”。
二、坚持组团式服务,丰富服务内容和形式
民生服务大集通过“第一书记点单—部门单位接单—党员群众评单”的方式进行,在110个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派驻的村分批次开展,以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为纽带,组织市直部门单位组团到村服务,让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惠民便民服务。
一是书记“点单”征需求。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通过开展调研、座谈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集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和需求,对照市直部门单位志愿服务队“民生服务项目库”进行点单。蔬菜种植专业村侧重农技辅导、电商培训、病虫害诊断等,粮食种植专业村侧重良种推广、粮食补贴、土地托管等,位置偏远村增加健康义诊、体质检测、老年公交卡办理等,楼房改造村增加电梯检修、苗木修剪、文艺演出等,实现了群众需求和志愿服务的精准对接。
二是机关“接单”拼服务。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接到“订单”后,第一时间与相关志愿服务队伍和第一书记沟通对接,进一步确定服务项目和内容。村两委以村民参与便利为前提,合理确定活动场地,提前通过公开栏、大喇叭、微信群等方式,发布民生服务大集日程。活动当天,市直部门单位由一名班子成员带队,组织志愿服务队到指定场地开展服务。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配合村两委做好现场组织和服务保障。通过“赶大集”这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为群众提供组团式、订单式上门服务,让村民“赶一次大集,享多种服务”。
三是群众“评单”促提升。每次大集结束后,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根据群众反馈情况,对参与活动的志愿服务队伍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调整项目、改进服务的重要依据。对长时间未被点单的志愿服务项目更改或撤销,对农民群众多次点单、受到欢迎的项目增加服务频次。经过调整优化,先后将健康义诊、免费理发、苗木修剪等作为“常设项目”,为大集增添了人气,受到村民一致欢迎。
三、坚持实用化导向,提升服务质量和成效
民生服务大集聚焦群众的烦心事、愁心事、揪心事,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大集就提供什么,真正把大集办到了村民心坎上,办成了村民的“服务超市”,实现了“叫好又叫座”。
一是精准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通过摸底调研,摸清了村民的需求期盼,对症下药进行点单,市直部门单位接单后精准提供服务,解决了一批村民急难愁盼问题。2023年上半年,累计开展健康义诊76场,为村民提供常见病、慢性病、老年病防治等服务1.3万余项次,现场办理公交老年卡400余张,提供免费理发、苗木修剪、电路检修等服务42次,开展反电诈、防溺水、家庭急救等宣传59场,做到了接地气、办实事、受欢迎。
二是坚持开展上门服务,推动惠民政策落实落地。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农村弱势群体,出门不方便,政策知晓率低,惠及难度大。通过举办民生服务大集,相关部门单位志愿者上门开展政策宣讲,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必要时提供跑腿代办服务,让各项惠民政策更多惠及特殊人群。活动开展以来,发放各类惠民政策明白纸13.8万份,为800多位村民免费测试听力,为400余名村民进行眼健康筛查,为60名残疾人和120余名想办理残疾人证的群众讲解了惠残助残补贴政策。
三是聚焦产业发展短板,促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民生服务大集聚焦蔬菜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精心选派农业、商务、供销社、银行等单位,组团提供农技辅导、品牌培育、电商带货、贷款办理等服务,推动了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目前,已组织“土专家”、“田秀才”为蔬菜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49场,开展电商培训15场,向蔬菜种植专业村选派120名“乡村振兴金融专员”,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全链条保障。
四是不断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针对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少、休闲方式相对匮乏的情况,先后组织文化艺术志愿服务队举办文艺演出15场,帮助村里组建广场舞蹈队47支,提供排练指导72次,播放电影60余场,给农村增添了活力,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