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乡村阅读,建设书香乡村,对于培育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针对广大乡村阅读基础和阅读氛围与城市差距较大的实际,2017年以来,山东省平度市实施了“行走的书箱”乡村阅读推广项目,按照“让书箱走得更远,让乡村流溢书香”的思路,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专家团队三方合作,设计学校、村庄两条行走路线,培养一支领读人队伍,有效激发乡村阅读热情,打通了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目前,“行走的书箱”已走进全市220个村庄、30所乡村学校,累计图书借阅量超过50万册。
平度市位于胶东半岛西部,面积3176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有298个行政村,全市11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7万。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平度市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但普遍存在场地狭小、图书流失、开放时间受限等问题,导致部分农家书屋“只挂牌、常关门”,无法满足村民阅读需求。
为破解难题,2017年,平度市选取全市“面积区域最大、扶贫任务最重、群众阅读需求最多”的旧店镇作为试点,成立了由平度市政府、青岛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和“微笑彩虹”阅读志愿者服务队三方合作的运营组织体系,推动“行走的书箱”落地生根、健康行走。
一是政府主导推进。首先科学规划,文化、教育等部门多次调研,制定《行走的书箱可行性报告》《书香平度·行走的书箱方案》等文件,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及具体内容。其次保障经费,自2017年开始,平度市财政将“行走的书箱”纳入民生实事,连续5年投入资金900余万元,配足书箱、补充及更新农家书屋图书,并在全市18个镇(街道、开发区)建立图书馆分馆,为“行走的书箱”有效行走备足“粮食”。
二是社会组织实施。青岛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和“微笑彩虹”阅读志愿者服务队先后组织开展“志愿者陪伴阅读”“小志愿者读绘本”“亲子课堂”等志愿服务项目,得到家长和社会赞誉。在“行走的书箱”策划中,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入户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旧店镇178个村庄和20所学校进行调研,摸清实况,绘制路线,掌握群众阅读种类,编制培训手册,做好各项数据的统计和有关指标的分析,为项目具体实施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三是专家团队指导。青岛快乐沙爱心帮扶中心聘请5名全国阅读专家成立专业团队,负责项目的科学策划和全程指导。专家们研究确定了项目名称——“行走的书箱”,并设计制作简便、美观实用的手提式书箱,采用色彩鲜亮的红、黄、蓝三种颜色,吸引关注。每个书箱配备10册图书,这些图书是根据群众点单、专家推荐后配置的优质书籍,分文学类、少儿类和科技类三种,每种颜色的书箱配不同种类的图书,方便不同群体阅读。书箱内还配有《导读手册》《借阅登记本》《书箱使用注意事项》和《图书登记表》,每个书箱、每本图书都统一编号和编目,防止流失。
旧店镇由3个乡镇合并组建而成,镇域面积达400.2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陆域面积最大的乡镇,辖区有178个行政村,是平度市村庄数最多的镇。为确保“行走的书箱”全部覆盖,及时将图书送到有需求的群众手中,经充分论证,确定书箱“行走”路线分村庄和学校两条,并制定了具体行走路线、行走方式和相关制度。
一是合理布局。为不让一个村庄和学校掉队,项目组按照“二线一图”,经过多次的实地跑线,绘制了《平度市“行走的书箱”管区行走路线图》和《平度市“行走的书箱”学校行走路线图》,实现村庄和学校全覆盖。
二是村庄行走。村庄的行走路线以工作区(按照乡镇区域设定)为单元,区内村庄所配置书箱相同,借阅周期为3个月。根据行走路线图,将旧店区域划分为18个工作区,每个工作区安排一名志愿者为区长,负责组织该区域内的领读人进行图书配送。行走中注重考虑不同群体的特殊性,针对种(养)户群体,行走的路线需到达田间地头或养殖地点;针对老年人、留守儿童、贫困群众、残障人士等群体,行走的路线需延伸到这些特殊群体家中,保证他们及时看到所需书籍。仅2017年,1267个书箱完成178个村庄行走,村庄平均借量为34本,最高借阅量达117本。
三是学校行走。旧店镇共有3所幼儿园、12所小学和4所中学,行走的路线以学区为单元,根据学生人数为每个班级提供3到6个书箱,借阅周期为3个月。为增强学生阅读兴趣,红色书箱配少儿类,黄色书箱配文学类,蓝色书箱配科技类,学生们只要看到书箱颜色,就能自行挑选所喜欢的图书。班级平均借阅量达到120本,每本书平均借阅3.5次以上。
平度市在“行走的书箱”实施过程中,通过组建乡村领读人队伍,发挥领读人榜样力量,在乡村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
一是组建队伍。从2017年开始,项目组着手组建领读人队伍,试点当年,就吸引本镇401人自愿报名。这些领读人均来自本村本土或本学校,有的是农家书屋管理员和农村党员,有的是退休干部和退休教师,有的是热爱读书的热心公益人。这是“行走的书箱”组织实施的关键队伍,不仅承担保管和回收书箱、讲解图书、登记借阅等工作,还要向项目组和专家反馈群众需求意见,以便及时调整书目,更精准满足群众阅读需求。
二是加强培训。为确保领读人顺利行走,合作三方联手对400余名领读人分批次进行培训,对图书如何装箱、推荐及行走等进行详细讲解,让领读人认清意义,掌握方法,建立联系。为方便交流,志愿队建立三个微信群,定期电话回访,进行总领读人培训。领读人充分利用微信群等交流行走心得,汇报回访成果,及时反馈意见。
三是培树典型。在推行“领读一百天,改变人生路”过程中,平度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领读人,如旧店镇徐里村领读人张康伟,奔走于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校园内外、村民家中,无论群众何时借书,都尽量在第一时间满足群众阅读需求。该村大棚种植户从图书《设施蔬菜栽培》中学习新技术后,纯收入比往年增加近30%。
自2017年在旧店镇试点以来,目前平度市3020个“行走的书箱”相继走进云山、田庄、同和、南村等镇街的220个村庄、30所学校,举办“领读人”培训班67期,培训领读人1250人,图书累计借阅量超50万册。
同时,平度市政府先后邀请知名儿童作家、少儿图书编辑等到平度开展阅读名家进乡村、乡村阅读论坛等活动,2018年还联合人民日报出版社在北京举办首届乡村阅读推广论坛,吸引业内百余名学者参加。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行走的书箱”项目对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文明乡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推动作用。
经过几年的实施,“行走的书箱”在激发群众阅读热情、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如旧店镇石楼院村村民徐兆鹏通过“行走的书箱”开阔了眼界,为自己的蜜桃产业规划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子,成立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1100亩,带领本镇种植蜜桃9000多亩,在当地形成了优势特色农业种植。他还把书箱引入合作社,让社员通过学习掌握农技知识。
为推动“行走的书箱”走深走实,平度市建立图书漂流站、流动书屋、图书驿站等图书流动阅读点13个,目前正探索将市图书馆、镇图书馆分馆和农家书屋有效链接,同时在镇图书馆分馆设立“行走的书箱”驿站,既作为领读人的培训中心,也作为“行走的书箱”图书配备中心,确保让最新的图书行走到群众身边,推动“让书箱走得更远,让乡村流溢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