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专栏 > 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广东惠阳:“百姓欢乐舞台”提升农村文化服务效能

发布时间:2021/01/19
来源:社会司
[ 打印 ]

  近年来,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创建了具有惠阳特色的“百姓欢乐舞台”文化品牌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潜移默化地实现了政策宣传引导、村民自我教育、提升基层治理等作用,有效地破解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深入难、接受难、持续难”问题,走出了一条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群众参与、社会认可、促文明、创和谐的新路子。

  一、强化基础保障,筑牢舞台基础

  惠阳区地处珠三角经济圈东部,面积915.6平方公里,下辖淡水、秋长、三和3个街道和沙田、新圩、镇隆、永湖、良井、平潭6个镇,2019年常住人口61.83万,是客家人聚居地、革命老区和著名侨乡。2015年惠阳开始打造“百姓欢乐舞台”文化品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和供给能力,实现文化惠民。

  (一)强化制度保障。为了进一步深化和巩固“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惠阳区委、区政府印发了《惠阳区“百姓欢乐舞台”文化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形式、任务分工、运作机制、资金保障和工作要求。惠阳区“百姓欢乐舞台”由区文广旅体局牵头,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及时分析和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活动信息报送机制,定期推介发布演出、讲座信息;定期将活动情况上报市、区有关领导和部门;制定完善考核办法,把好各场“百姓欢乐舞台”审查关,明确工作方向。

  (二)强化经费保障。惠阳区财政部门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百姓欢乐舞台”活动开展的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同时以区财政资金奖补的形式,在全区各村(社区)推动篮球场、小舞台、小广场文体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文化软硬件公共设施,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场地。目前,全区各村(社区)有文体广场78个、舞台68个、篮球场310个。

  区级“百姓欢乐舞台”每年举办50场“吉他音乐广场”演出活动(每场补助7000元)并在年终开展汇演,开展2期“百姓欢乐舞台”基层培训,举办1场全区“百姓欢乐舞台”汇演。镇级“百姓欢乐舞台”每年举办1场汇演。村级每年至少举办2场“百姓欢乐舞台”活动(每场补助10000元)。各镇(街道)根据实际安排配套(补助)资金,各村(社区)自筹部分资金,有部分村(社区)还联合社会力量,共同举办“百姓欢乐舞台”活动。

  (三)强化人才保障。惠阳制定了《惠阳区文艺社团(队)扶持办法(试行)》,鼓励和扶持文艺团体的建设和发展;各村(社区)广泛挖掘文体人才,组织有文艺专长或爱好、热心文化活动的群众组建文艺团队。全区130个村(社区)均组建有业余文艺团队,每个团队最少5人以上,每个业余团队均设立团长1名,为品牌活动的开展提供人才支撑。

  针对村(社区)文艺骨干,区文广旅体局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古典舞、现代舞、声乐等艺术培训。一些镇街的文化站还成立专门的文艺培训班,古筝、书法、舞蹈等多样的课程免费向群众开放。

  (四)强化考核保障。惠阳区委、区政府顶层设计,将“百姓欢乐舞台”品牌活动的开展工作,纳入对区文广旅体局、各镇(街道)进行精准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大监督力度,为品牌活动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二、群众多样参与,丰富舞台内涵

  “百姓欢乐舞台”开办5年来,惠阳区、镇财政补贴1500多万元,村(社区)自筹和企业支持资金2300万元,围绕主题开展各类活动1500余场次,服务观众超100万人次。

  (一)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百姓欢乐舞台”采取政府定主题,各村(社区)围绕主题组织节目的模式。每场“百姓欢乐舞台”活动都有鲜明主题,或根据传统节日,或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如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禁毒等工作。活动丰富多彩,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而且深化了活动内涵,拓展了舞台功能。以前给村民进行国家政策宣传,要挨家挨户走,还不一定找得到人。现在“百姓欢乐舞台”把群众聚集在一起,借助这个平台把政策宣传、乡村振兴战略、基层治理等内容融合,宣传效果明显提高。

  (二)群众主体,激活乡魂。在开展“百姓欢乐舞台”文化品牌活动过程中,惠阳区坚持“群众办、群众演、群众乐”,由于“演员”都是大家熟悉的面孔,一场晚会往往是全村男女老少齐出动。由于不受演出场地限制,不搭高大上的舞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参与文化活动,有效拉近了文化与群众的空间距离。同时,始终坚持扎根本地文化沃土,以农村为主体,以农民为主角,充分挖掘本地文化,打造特色节目,如永湖镇的“惠阳皆歌”,沙田镇的“舞麒麟”等,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三)与时俱进,创新活力。长期以来,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惯性思维模式下,政府花费不菲的“送文化”大多是单打独斗、自弹自唱,常常因为缺少实质性吸引力而显得冷冷清清。因此,惠阳区在“百姓欢乐舞台”活动开展中,转变思维,采用“种文化”模式,将群众文化活动定位为“老百姓自己的演出”,由村(社区)自行组织节目,区文广旅体局、区文化馆、各综合文化站组织文艺骨干下基层指导,严把节目质量关,确保活动高质量开展。

  目前,各村(社区)开展“百姓欢乐舞台”活动,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沙田镇“百姓欢乐舞台”活动不仅由村书记主持、村干部带头演出、村民表演,还为演出村(社区)的文艺团队购买印有“百姓欢乐舞台”logo的服装。每场演出增设家庭亲子游戏等互动环节,参与互动环节的村民还会获得印有“百姓欢乐舞台”字样的保温杯,有效宣传了“百姓欢乐舞台”品牌。

  三、凝聚党心民心,彰显舞台魅力

  通过“百姓欢乐舞台”群众文化品牌活动的开展,让群众成为舞台的主角,进而在繁荣乡村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人心、整合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一)搭建宣传阵地,主旋律走心入脑。通过“百姓欢乐舞台”这一平台,组织村民自编自演,以接地气、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宣传党的主张和政策,弘扬主旋律、正能量,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开辟了新平台、新载体。如客家山歌、“三句半”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知识等,进一步教育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实现基层治理,邻里间其乐融融。在开展“百姓欢乐舞台”过程中,注重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村规民约相结合,深化法治、强化自治、实化德治,实现“三治”有机融合,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沙田镇2018年11月依托“百姓欢乐舞台”自发形成了一支由镇村干部、外来员工、个体工商户及退休人员组成的“沙粒”文艺志愿队,有志愿者100余人,除了服务“百姓欢乐舞台”之外,还成功协助文化、创卫、禁毒和交通等部门举办60余场活动,服务时长超过4000小时。

  (三)助推乡村振兴,产村人融合发展。“百姓欢乐舞台”坚持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性,通过强化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让农民充分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来,从而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效,进一步增进村民福祉。近年来,惠阳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借助社会资本力量,充分挖掘农村的发展空间、增长潜力,推动乡村产业差异化发展,目前,共谋划83个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开工建设41个,已建成6个。

附件:

排行榜